|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污水处理繁荣背后的假象 行业运营不规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25  来源:搜狐   作者:经济学人  浏览次数:770

污水处理市场化运作 PPP新模式前景巨大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7亿立方米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发布

近年来,随着水污染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对污水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强,水务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是在“水十条”出台以后,其蕴含的万亿级市场需求被彻底引爆,一时间,受到各路投资者的热切追捧,这也使水务行业摇身一变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儿”。

以陕西省为例,截至2015年6月底,陕西省已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18座,实现县级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处理能力391.55万立方米/日,处理污水317.6万立方米/日,处理率达82.7%。

数据之外,是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跃升。2015年二季度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考核中,陕西省城镇污水处理工作在全国综合排名前5位。

通常,污水处理费涵盖在居民自来水费中,上缴地方财政。政府直接投资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每年根据运营情况申报所需费用。由政府采取PPP模式运营的污水处理厂,则由地方政府按照既定合同拨付费用。

然而事实是,一些地方政府拖欠污水处理费成了“家常便饭”。曾经,咸阳市东郊、西郊和南郊3个污水处理厂被拖欠费用累计达5000万元以上。2014年5月,环境执法局再次到咸阳检查,结果“地方政府仍在拖欠企业当年污水处理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管理方面,有的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不到位,或者雨污不分流,超过处理能力;技术层面,有的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时间长,或者建设时先天不足,达不到处理标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污水处理最终的污泥处置,长期以来,一直是污水处理行业的痛点和难点。除了高额处理成本让污水处理厂“望而却步”外,本身一些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大量污泥方面的能力也不足,也使“超标偷排现象”不断上演的重要诱因。

然而,在污水处理项目在各地的建设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的背后,PPP项目落地难,企业运营不规范等问题,也在困扰着行业的发展。

近两年,由于受到政策驱动,PP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国内市场,然而,业内却时常有另一种声音,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存在优质项目少、落地难等。

PPP项目落地达不到预期,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让很多社会资本不得不处于一种观望状态。

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建议,所有的PPP合同、报批方案和采购及后期执行过程(包括监管和调价)都应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也就是说使用财政资金的每一个方案都应公开,PPP项目作为公共项目理应如此。只要一进入项目库,所有的信息都应全部公开。

上述人士还认为,PPP项目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极大的降低中间成本,有利于减少不公开透明导致的不公。信息一旦全面公开,会对政企双方形成严格按照合约规定的约束,全面体现契约精神,同时杜绝腐败的滋生。

事实上,PPP这块蛋糕是否诱人,关键要看回报率和安全性,而这些均需要完善的机制予以保障,只有这样社会资本才会有较高的积极性。PPP项目中并不乏二三十年的建设期的,呈现投资大、周期长、利润不高的特点。

因而,在前期进行物有所值等判断基础上,仍需要根据政府和企业的能力和责任,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在保障公众的利益下兼顾企业的收益。张友谊认为,在与政府合作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企业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的热情,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PPP领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