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的污水处理能力如何?记者走访发现,江门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带来处理能力大幅提升。“2012年,整个江门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6.08%,而将所有镇区的污水处理厂计算进去的话则被拉低到82%(城镇污水处理率)。”市城管局给排水管理科张科长介绍说,目前江门共有污水处理厂31座,截污管网约234公里投入运行,每日污水处理量达75.9万吨。据悉,从2008年开始整个江门地区的污水处理率,五年间由49%、53%、63.5%、74.4%一路上升到2012年的86.08%,“江海区污水处理二期有3万吨的处理能力,7月份可以投入运行,棠下镇的4万吨设计能力污水处理厂月底可以试运行,加上明年动工的杜阮镇5万吨处理能力,江门市区的污水处理明年将达到全覆盖。”
市区污水处理厂在2010和2011年间达到建设的高峰期,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虽然较为滞后,但也在迎头追赶。“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十一五’规划要求中心镇建成‘一镇一厂’,有条件的建制镇也可上马,‘十二五’建制镇都要上马。”张科长介绍说,至2010年,全市14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建成投入运行。非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川岛镇、龙口镇、桃源镇和鹤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各市、区都在大力推进,新会有7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正在前期工作,有4个今年内可以动工。”
管网建设滞后于污水处理厂建设,引发的矛盾在江海区最为剧烈,目前该区仍有部分地区污水没办法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今年江门“两会”期间有代表指出,虽然江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主管网已完成,但由于截污管网没有铺设到位,整个礼乐片区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排。“江海污水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能力25万吨/日,首期集纳量约5万吨/日,纳污范围基本上不纳南新区的污水,而是纳蓬江区的污水。另外,礼乐污水处理厂也是纳蓬江区的污水,只纳了南新区很少的一部分。”人大代表、江门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腾指出。
对此,何腾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高新片区污水厂及排污管网建设的建议》,指出江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支线管网建设因市财政资金紧缺未完善,二期主管网建设也尚未开展,所以很多生活污水直排到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彩虹河,造成了这几条河道水污染;另外,随着高新区多个重点项目的动工、投产的日益加快和大批企业的加快迁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量必将迅速增加,而目前污水处理措施相对滞后,导致大批已签约的投资项目无法按计划落地,严重影响当地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据了解,管网建设滞后的原因在于资金缺口。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曾解释说:“建污水厂和建管网的投入比例大概是1:3,也就是说管网建设投入远远大于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但现在向市民收取的污水处理费,仅仅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运营,截污管网的建设还需要市里面的资金支持。”
纵深
十年治污理念之变
说起江门治污理念,1995年新会选择了“覆盖”,2005年台山开始彻底整治,十年时间差呈现的是治污理念之变,还是时代落差中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会城河“大暗渠”清淤难台城河告别脏臭赛龙舟
“会城河实际上变成了一条‘大暗渠’。”张科长如是评价会城河的覆盖。上世纪90年代初,东接江门河,西连潭江的会城河由于生活和工业污染不断淤塞,河水臭期每年近300天。虽经疏浚治理,但淤塞和污染情况仍未改善,严重影响两岸居民的生活和市容市貌。1995年2月22日,会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拉开了序幕,政府花了几亿元覆盖会城河,昔日臭水河终变成一条连接南北两区的六车道道路(如今的冈州大道路段)。
“那时的会城河没有雨污分流,更重要的是那时还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针对污染严重和整治乏力,张科长解释说会城河选择覆盖有时代的局限,会城河冈州大道2006年完成覆盖,而新会最早投入运营的东郊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则是在2003年12月。然而,已覆盖的会城河却未能彻底解决河水污染问题。
多年来,会城河沿线生活废水的排放、路面泥水的流入,加上部分地段居民垃圾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会城河覆盖段内的淤泥沉积。2011年3月底,新会区进行了会城河覆盖段清淤工程,投入1300万元,清理长度4.4公里,清除淤泥7万多吨。由于覆盖时未能考虑到以后清淤之需,只能变通在路面开口处设置鼓风机加强覆盖段的空气流动,清淤工人作业时须佩戴防毒面罩。“大暗渠”中,沉积的淤泥高度在1.5-2米之间。今后,清淤将成为会城河事隔几年的例牌动作。
有志治污者,坚持事竟成。相比于会城河1995年的无奈覆盖,10年后的台城通济河治污有了新的选择,深陷污染和水患的台城河自2005年以来先后投入超过2.5亿元用于整治,将通向台城河的20多个排污口的污水直接截流,接驳到污水处理厂。2011年8月,台城河南岸截污管网全线贯通,南北两岸截污管网全面投入使用,结束了两岸生活废水直接排进台城河的历史。去年6月22日,台城通济河时隔15年后龙舟再竞渡。如今,原本浑浊的河水变清了,脏臭不再了,一个“碧水青山半入城”的台城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活水已“引入”,治污路还长
相对于会城河的覆盖和台城河的彻底雨污分流,天沙河治污目前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引入西江水。然而,2011年引水增流工程竣工之际,就有市政协委员和市民坦言,“截污才是治根之策”。
天沙河有了引水增流,就不脏不臭了吗?记者从12345政府服务热线方面获悉,从今年元旦开始与污染相关的投诉有16个,反映河水“发黑发臭”最为普遍。白沙永盛河段、胜利北路好景花园河段、天河西路国顺酒店门前、江咀水闸河段、江门市一职学校门口对面、杜阮镇松园路口附近、杜阮镇木朗至胜利加油站天沙河河段、白沙加油站对面、珠江帝景湾河段、杏苑新村至凤溪里……,几乎涉及天沙河各个流域。
天沙河流经市区人口稠密区,近年来沿岸区域所居住的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时酒楼、餐馆等餐饮业也比较发达。据环保部门调查,蓬江区每天排入天沙河的生活污水大约有15万吨,是造成天沙河污染的主要原因。而天沙河沿线分布有白沙工业区、棠下工业区、杜阮工业区等,每天排入天沙河的工业废水量亦不少。近年来,虽然加强了对天沙河沿线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废水排放基本上能做到达标,但当前我国执行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排放标准不同,使得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虽然达标了,但还是会造成水环境污染。“例如在COD排放标准中,一般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是要求达到100毫克每升,但按照要求,天沙河四类水COD的浓度必须达到或小于30毫克每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工业企业排入天沙河的工业废水虽然达标了,但仍然会对天沙河水体造成污染。”张科长解释说,“今后棠下和杜阮两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处理过的水排入天沙河作为补充,能起到较大的缓解作用。”
“由于受源头污水直接排放、引水增流工程截污、及引水增流工程后污水倒灌等因素影响,导致天沙河上游流域棠下镇良溪、弓田、虎岭、沙富等村河涌内污水难以排出”,市政协蓬江区联络组在今年两会上提交提案,指出天沙河引水增流工程自2011年11月正式启用以来,上游流域的多个村庄(村民主要以种、养殖为生,村集体经济收入以鱼塘租金为主),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恶化问题。
原因何在?一是天沙河源头在鹤山雅瑶镇,该镇的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了天沙河;二是截污工程的实施,水利部门在沙富海口、河山大湾设置了两个截污水闸,阻止上游污水经沙富海口进入天沙河中下游,以及经河山大湾进入西江,加上引水增流后,天沙河水位相比提升了约0.8米。源头污水不断排入、截污水闸的阻拦和河道水位的上升,最终导致了天沙河上游流域村庄内河涌污水难以排出,流入内涌,村庄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包围。村内河涌水质迅速恶化,村民不敢抽河涌水入塘及浇灌,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并且蚊虫滋生,臭气熏天。
“最重要的是抓好污水源头治理工作。”天沙河源头所在的雅瑶镇,鞋厂、化工厂等重污染企业为数不少,工业废水直接排放。由于牵涉到蓬江和鹤山两地,存在跨界污染问题,蓬江区联络组建议,由市政府综合协调天沙河上游流域水污染整治的工作,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同时严把产业项目准入关,防止新增污染源,目前具有操作性的是加强天沙河上游源头雅瑶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力度,建设废水收集专用管道、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从源头上解决水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