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时评 » 热点评论 » 正文

危废处理“没那么简单”:处理成本高 门槛技术也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7  来源:东方园林  浏览次数:8006

在环保部最新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下简称年报)中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核准经营规模达到5263万吨/年,其中,核准利用规模为4155.1万吨/年,核准处置规模为982.4万吨/年。从实际利用处置情况来看,2015年危险废物实际经营规模为1536万吨,其中,实际利用量为1096.8万吨,实际处置量为426万吨。

从本次年报中可看出,我国目前危废处置规模较低,即便在被称为“环保元年”的2015年也仅有约1536万吨危废被利用和处置。相对于5263万吨的核准利用处置规模,不到1/3的实际经营规模比例仍是一个偏低的数字。然而若稍稍深入了解一下,便会知道,危废处理为什么“没那么简单”了。

10啊.png

首先,危废特性复杂,处理成本高。危险废物具有高危性、复杂性的特征,多产自化工、炼油、采矿、医药、金属制品等行业。因其含腐蚀化学物、重金属元素等,如采用简单的填埋倾倒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巨大污染,且危废从产生到处理的整个周期较长,无论是储存还是运输都需要消耗比普通垃圾更多的时间、人力和其他资源成本。

其次,危废处理技术门槛高,非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不能进入。危废处理流程繁复,项目设计、建造处理、检测验收等各个环节不仅要求技术达标,且相关企业本身也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才能支撑前期投入。举例,建造总容量为30万吨的填埋处置设施,约需1亿元的初步投资,项目的建造周期也需3~5年时间。尽管随着如PPP模式的应用和政策激励,相对前几年而言行业发展进步良多,但基于整个危废行业的处置容量还有极大空间待填补,这也决定了在未来长期时间内,在政策和资本双重刺激下的危废处理行业都将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速度。

最后,政策规范仍需更加完善,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有助公众监管。我国危废事业起步较晚,10年前才开始立法,目前在法律法规以及政府部门和企业的互相监管合力上还未形成完善成熟的体系,随着2016年新版危废名录的出台,以及“十三五”期间严格、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政策层面的问题在不断的修补和完善。另一方面在大众角度,危废处理不仅是企业自身经营和社会责任的体现,普通民众更要关心。民众的环保意识提升是对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全面增强,社会舆论在环保问题上的注意力凝聚也将使得这一领域更受关注,受到更好的社会监管。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