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8  来源:中国固废网  浏览次数:4471
核心提示:我国居民端垃圾分类工作自2000年开展,但十余年来成效不彰,推进缓慢,垃圾分类模式仍尚未完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无废城市”等政策方案在各地陆续开展试点,垃圾分类回收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近年来,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得到充分应用,也为垃圾分类注入了新的活力,困境下催生的“互联网+垃圾分类”为这个行业带来新的可能,也将成为我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几年,不少通过“互联网+”模式改造垃圾分类回收行业的企业竞相涌入垃圾分类市场。

以往,“人找货”的传统垃圾回收模式效率很低,垃圾分散不集中,信息不对称,垃圾回收从业人员常常需要四处奔波收取废品,再卖到中小型综合废品站,再经分拣输送到大型单品废品站,中间环节多,耗费大量的人力,回收成果微弱。

现实困境催生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分类的可能。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及应用,促进了垃圾分类的便捷和有效性。“互联网+”采取了以实名注册,通过将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对正确的垃圾分类进行积分奖励、错误的垃圾分类进行溯源指导或督促的方式,解决了以往生活垃圾无法溯源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阻碍。

以“互联网+”为基础,很多创新且可行的尝试正不断涌出。例如,一些环保科技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终端设备,有偿回收可再生塑料、纸、金属、纺织品、玻璃等常见的高频低值生活垃圾,用户通过APP即可登陆操作机器。标准化的可自动识别垃圾种类的智能设备,采取摄像监控、数据追溯、信用评分等措施,并配合自建物流清运和分拣体系,整体解决了垃圾分类回收单品类、规模小、区域化的问题。

 并且“互联网+”不仅仅是将相关技术和模式嵌入商业逻辑,更重要的是开放共赢的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生态搭建。例如,对于社会上从事废品回收的自由从业者,企业可通过一定的招募审核流程和管理规范,将他们纳入环保回收的共生的体系中,形成合作关系。这种“公益伙伴”形式的合作,让废品回收从业者进出居民小区及商务办公楼,获得更多的便利和自由,并节约来回废品站的时间,随时随地便捷投递。与企业合作共生的模式,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职业尊严和收入。

此外,除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创新垃圾分类的商业模式,垃圾分类企业应积极参与环保教育,为垃圾分类回收事业做长远的努力。

垃圾分类不能一蹴而就,真正重要的是,环保企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了解行业情况,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积累过程中,逐步打造一个不断成长完善的环保生态系统,与政府、居民、上下游企业,传统废品回收者等各方群体,形成共赢。

垃圾分类新时尚,环保企业将有大作为!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