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行业分析 » 正文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存在的环保问题及相关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29  来源:《环境保护》  作者:王圣 岳修鹏等  浏览次数:4576

但是根据调研结果,对于现有垃圾发电厂在运营过程中环保控制的达标率不高,二次污染成为环保隐患。另外从大气污染物排放而言,垃圾焚烧发电最引起公众关注的是二噁英。我国当前二噁英排放标准与欧盟相当,都是0.1ngTEQ/m3。由于二噁英排放属于微量,暂时无法实现在线监测。根据调研结果,全国仍有较多垃圾发电厂二噁英不能稳定达标,仅在监测期间通过控制实现达标。由于缺乏有效的在线监测手段和监管机制,如何确保二噁英的连续达标排放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对垃圾焚烧发电缺少客观科学的宣传

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一般建在经济发达地区占多,这些地方土地稀缺,人口密度大,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高。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于其特殊性,非常容易引起法律诉讼或群体性环境事件。

目前,由于自身对二噁英的认识也很模糊,我国媒体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引起二噁英问题缺少权威、客观的宣传。垃圾发电企业对于公众的宣传也不够,尤其是生产及环保技术工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宣传。再加上担心环保措施投运率及环保监管不力,便形成了公众反对的主要理由。所以,在垃圾焚烧发电管理方面,如何实现政府与全民同抓共管、社会共治,如何实现政府与公众利益进一步对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关思考与建议

确保省级垃圾发电中长期规划指导性

《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17]2166号)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工作的文件,也是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规划选址管理工作中最权威、最系统和最具指导意义的文件。需要严格执行该文件对垃圾焚烧发电选址的要求,尤其是要求编制省级生活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落实到具体项目布局,并进行相应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选址确定后,地方人民政府应合理安排周边项目建设时序,不得因周边项目建设影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选址落地。同时鼓励利用既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鼓励采取产业园区选址建设模式,鼓励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级城市群打破地域限制,探索跨区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

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制度政策全面建设

我国对垃圾焚烧发电支持政策包括经济支持政策、技术支持政策和社会支持政策三类,共同构成了垃圾焚烧发电的政策体系。在经济政策上相对全面,但是在技术扶持和社会扶持方面尚显滞后。尤其是社会支持政策,我国在垃圾分类制度方面政策较不配套,没有相应奖惩措施予以规范。另外,由于《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是指导性文件,在如何指导地方编制中长期专项规划,如何指导地方政府做好规划选址和场址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在信息共享机制下如何相互配合开展规划管理工作,如何建立专项规划评估考核机制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进一步细化。

强化自动监测与联网,倒逼排放稳定达标

2017年4月20日,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和联网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环监[2017]33号),要求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于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装、树、联”三项任务。其中,“装”是要求垃圾发电厂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联”是要求企业自动监控系统要与环保部门联网,排放数据不仅连接当地环保部门,还要把数据上传到原环境保护部的平台。通过“装”和“联”可以倒逼企业提高焚烧以及环保工艺水平,以实现大气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避免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造假,提高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环境管理整体水平,同时还便于环保部门执法监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完善二噁英、重金属等排放微量的污染物的在线监测工作。

加强信息公开,最大限度降低“邻避”效应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邻避”问题成为制约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项目前期的规划选址工作和严格控制项目运营期的大气污染排放是防范和化解垃圾焚烧发电“邻避”问题的重要措施。在环办环监[2017]33号文中,“树”是在便于群众查看的显著位置树立显示屏,把这些监控到的数据实时向社会公开。通过对垃圾发电的“装、树、联”要求,结合项目前期的决策公开、规划公开、环评公开、核准公开、建设公开,基本能够实现垃圾发电企业最大限度的信息公开,实现政府与全民同抓共管、社会共治。另外,当地政府应该对周边居民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要建立与垃圾处理项目周边居民的协调机制,如韩国拿出10%的垃圾处理费给周边居民作为补偿等。

因地制宜推进垃圾焚烧发电热电联产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百个城镇”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的通知》(国能发新能[2018]8号)中,发布136个生物质热电联产县域清洁供热示范项目。其中,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126个、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8个、沼气热电联产项目2个。所以,应该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在大中城市及人口密集、具备条件的县城,依托当地热负荷,因地制宜推进新建垃圾发电项目热电联产或对已有项目实行供热改造,并采取一定经济措施以鼓励垃圾发电项目实行热电联产,作为县域清洁供热方式的补充,最大限度为地方以及工业园区提供清洁供暖与清洁工业蒸汽,为实现县域内燃煤锅炉及散煤替代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分布式热电联产示范的可行性。

(王圣系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岳修鹏,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张亚平系东南大学副教授)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