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保行业板块表现大幅落后于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
1、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增速无论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下滑
29家主流环保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总额合计902.90亿元,同比增长21.52%,增速同比下降10.23百分点;环比下降5.82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同比下降8.64百分点;环比下降5.71个百分点。营收、净利润增速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一定下滑。
毛利率持续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有所放缓:前三季度板块毛利合计263.95亿,同比增长20.09%,毛利率为29.23%,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2016Q3-2018Q3,毛利率分别为30.49%、29.58%、29.23%,行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但是下降幅度有所放缓,毛利率水平下降,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加剧使得盈利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营业成本上升。
2、资产负债率小幅提升,经营性净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
前三季度板块总资产规模达到3397.61亿,总负债规模为1932.78亿,资产负债率为56.89%,同比提升2.53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10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应收账款合计479.41亿,占比营收规模为53.10%,同比提升0.62个百分点,环比大幅下降25.97个百分点,说明在融资环境趋紧的形势下,上市公司均加强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反映在现金流量上,前三季度板块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9.26亿,占比净利润为38.58%,环比(上半年为-14.87%)大幅改善。
3、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明显,环比略有改善,政策效应有待验证
前三季度板块财务费用合计30.64亿,同比增长40.30%,占比营收为3.39%,同比大幅提升0.45个百分点;环比来看,与上半年相比(财务费用为3.43%)微降0.03个百分点。近期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利好不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具等),但是从政策出台到传导到微观企业,预计仍需要过程,因此从前三季度的情况来看融资环境并未显示出明显改善。
从纵向看,行业过去3年用增长消化估值,从最高点80倍回到25倍以下,行业位于近10年历史底部。
二、产废来源和危废处置方式差异较大
1、中美产废来源和危废处置方式差异
从产废结构上来看,美国是石油化工生产大国,其产废结构中基础化工以及石油/煤制品制造业的产废占比合计高达71%(2017年);由于石化企业多产生液态危废,因而美国的危废产量中83%为液态危废。而我国的化工行业产废仅占总量的19%,且产废行业较为分散,有色金属冶炼、非金属矿采选、造纸等行业的产废占比均超过10%。另一方面,液态危废在国内危废总体结构中占比较小,以目前的废物结构看,将废碱(15.67%)、废酸(14.37%)、废油(5.36%)全看作液态危废,合计占比仅为35%。
从处置危废方式上来看,美国深井灌注处置技术已十分成熟,同时其液废占比较高,自2013年起深井灌注处置危废的占比稳定在70%左右,而其他的危废处理方式包括废液处理、回收、焚烧、填埋等,占比均不足10%。中国目前的主流危废处理方式仍为焚烧,不过近年的焚烧占比在持续下降(2015年已不足40%),同时资源化处置方式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热度在稳步提升。
2、中国危废处理市场更大
国内危废处理可比空间约是美国的3-4倍。从危废处理量来看,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国2017年危险废物处理量为6595万吨(综合利用4043万吨,无害化处置2552万吨);数据显示,美国近年来的危废处理量均在3500~4000万吨左右,2017年为3516万吨,约为我国危废处理量的一半。进一步考虑第三方处理的规模,根据中国《2018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拥有危废经营许可证单位的实际危废处理量为2252万吨,第三方处理占比为34%;美国第三方单位危废处理量仅为635万吨,第三方处理占比为18%。测算得出我国第三方单位的危废处理量(及危废市场规模)约为美国的3.5倍。
从危废产量来看,我国的危废产量自2011年起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而迅速走高,2017年已达6937万吨;而美国近年来的危废产量已相对平稳,走势和工业生产指数基本一致,危废产量维持在3500万吨左右。危废产量的差异也从供给层面决定了未来危废处理市场空间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