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现场:
小区雨水统一回收灌溉花木
房屋外墙采用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双层钢化玻璃隔离马路噪音,风光互补路灯为小区道路照明,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后,可用来冲马桶和浇灌绿化苗木……昨日,记者走进高新区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小区——保利·麓谷林语,就感受到了绿色建筑给这里带来的处处生机。
“家里安装地源热泵空调后,夏天能制冷,冬天能供热,但电费却比原来的普通空调少了一半。”小区居民胡蓉告诉记者,家里还使用了太阳能循环热水系统,每个月电费只有100元左右。更让胡蓉感到欣喜的是,小区内保留了230余亩自然山体,依山就水布置的建筑,开放式的原生态居住环境,配套完善的保利·体育公园,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到很舒适惬意。
保利·麓谷林语小区所用的建筑材料,是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电厂废渣制成的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和蒸压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实现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小区配套的中水回收利用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每天处理的生活废水可达300吨,确保了生活污水的无害化处置。
记者在现场发现,麓谷林语除保留大规模的生态绿化和植树造林外,还建立了雨水灌溉系统,雨水不是直接排进市政排水管网,而是被统一收集到储水池里,用来灌溉花木,为小区节省了不少水费开支。
美丽解析:
依山傍水建设生态科技新城
山湖相依的麓谷公园,游人如织,是长沙最热门的婚纱摄影取景地,每天都书写着浪漫与甜蜜;秀美的尖山湖,依偎在尖山脚下,成为麓谷新城的新名片;西南部的牌楼坝水库,被原生态地保护起来,禁止养殖和开发,成为守护麓谷新城的生态之肾。
从工业园区到生态科技产业新城,高新区注重城市服务型功能区建设与绿色生态区域配套,一方面严控企业排污行为,一方面狠抓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规划城市主题公园和生态绿轴。如在麓谷商业中心和雷锋湖现代服务区规划中,山、水、城、工将融为一体,不仅保留自然河道、山体,还将依山傍水打造绿色生态科技产业功能服务区。
“对于进驻园区的企业,我们严格执行‘四不批’制度,从严把好入门关,即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规划的项目不批,环境污染情况不明的不批,污染治理措施不可行的不批,项目选址不妥的不批,确保麓谷新城的生态环境。”高新区城管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麓谷建成区实现了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中水回收循环利用作为处置污水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高新区工业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废水中的油污被有效隔离,出来的水和自来水一样清澈,可用于清洗设备和地面。
今年,高新区全面启动“美丽麓谷三年行动计划”,将围绕“科技新城,美丽麓谷”这一主题,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具有独特魅力的宜居置业首选地。麓谷新城将建设集短途出行、业余健身、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自行车绿色慢道系统,实现交通出行良性转换,将麓谷的居住小区、公共空间、道路体系、慢行交通等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连续、有序、灵活的城市景观。
市民说美
麓谷街道居民彭宏图:麓谷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如诗如画的麓谷公园,让人感到非常惬意。每天吃完晚饭,我都喜欢带着孩子到这里来散步,看新人拍婚纱照。公园里还有亲水平台,大人和小朋友一起嬉戏,可以忘掉白天工作的疲劳。几乎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雷锋镇居民杨再田:以前的雷锋河,河道里到处是白色垃圾,河水发黑发臭,大家经过时都只能捂着鼻子,更别想河里面会有鱼了。而这几年经过清淤和关闭养猪场后,河水不仅变清澈了,河道里也重新长满了水草,看到有鱼儿在水里面开心地游动,我们真的很开心。
企业职工余赛:麓谷里面不仅有高科技企业,休闲农业也别有一番风味。周末的时候,我们喜欢去雷锋镇的滴翠山庄游玩,那里夏季可以摘葡萄和赏荷花,享受乡村的恬静和美丽,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饱餐一顿地道的农家菜。平时忙碌的上班族,在这里得到身心的全面释放。
市民刘伟:高新技术与生态文明在这里美丽邂逅,科技创新与秀美山水交相辉映,麓谷不是单纯的工业园区,而是一座快速成长的科技新城。这里是无数青年逐梦的地方,你来了后绝不会后悔。
数说美丽:
斥资1亿元用于生态建设
近三年来,高新区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亿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和雷锋河清淤等生态项目建设。目前,高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6.5%,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并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现代化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清淤30公里雷锋河河道
2012年,雷锋河完成了30年来的首次清淤,累计清淤主支流河道30公里,并完成了雷锋河截污干管和雷锋镇集镇片区截污支管建设工程,彻底改变了雷锋镇污水直排雷锋河的现状。沿线重点排污单位配套了污水处理设施,雷锋河水质明显改善。
拥有环保新技术近600项
高新区积极引导环保企业集聚和环保技术应用产业化,高标准建设湖南省环保产业示范园,打造全省首家环境服务试点园区。截至2012年底,高新区拥有注册环保产业企业达172家,总产值达140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15家,省重点环保企业有13家;拥有环保专利技术、实用新型技术近600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