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技术专题 » 正文

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技术获突破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9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作者:徐建华  浏览次数:1037
       废弃的垃圾沟经过改造,种上芦苇,既能处理村里的生活污水,又给村中添了一景;在水库上游度假村,经过处理的污水清澈透亮,装入矿泉水瓶后,已经无法从外观上看出与矿泉水的区别,杜绝了对水源的污染。这是记者近日分别在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和密云县的两个京郊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项目试点看到的。据悉,这一技术将在京郊进一步试点推广。 

据北京市农业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对国外引进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良创新之后,经过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污水,达到了国标《城镇污水处理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目前,该技术不仅通过了专家验收,而且试点4年来通过自主创新,成功克服了传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容易堵塞、冬季运行不畅等难题。 

据了解,无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由于面广分散、污水成分复杂、营养化程度高,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治理的难题。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治理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的方法,2009年,北京市通过丹麦B2B中国环境发展计划,引入了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技术。 

虽然处理的同样是生活污水,但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造成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和欧美国家生活污水的污染物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在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技术引进之前,国内也有机构引入了人工湿地项目,但运行效果不好。 

针对北京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及气候条件,北京市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与项目承担单位对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改良,并在北京市开展了应用试点。该技术系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选用芦苇、香蒲、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建造景观湿地,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即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协同作用的方法,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该技术系统自2009年开始,已先后在北京市官厅水库、密云水库上游、平谷区、通州等地区的村落进行了试点,发现该系统无需专人管理维护,冬季也运行良好。在处理污水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了一片葱郁的绿色景观。 

同时,由于这套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仅仅需要一台水泵将污水输送到湿地中,不需要其他的设备和添加药剂,吨污水处理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1/10。根据欧美国家运行的经验,一套植被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将可以运行30年,其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十分显著。 

课题组负责人冯建国表示,该技术系统通过了去年的项目结题验收会,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及其运转效果等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建设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污水处理质量高、景观效果好的特点,值得大力推广。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