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不让新建污水处理厂臭味扰民,污水处理厂将逐步在处理池上加装盖子隔臭。此外,备受关注的清河有望在下月底告别臭味,全市20多条河段除臭工程在年底前全部见效。
关停排重金属废水企业
本市的再生水从无到有再到稳定居于第二大水源也经过了10余年的建设。全市年污水处理量从2000年的3.7亿立方米增加到2012年的12.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由40%提高到83%,年削减COD(化学需氧量)50万吨、氨氮6万吨,年污泥无害化处理量45万吨;再生水利用量从无到有,2012年达到7.5亿立方米,已占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0%,累计利用量已达38亿立方米,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根据本市的发展规划,在2013年到2015年,本市将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以上。其中,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四环路以内地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新城达到90%。
水务部门介绍,本市将制定更严格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化工、制药、纺织、食品制造、酿造等工业废水直接向环境水体排放的监管,确保重点污染企业在“十二五”末达到新的排放标准。限期关停不符合北京产业发展定位的企业和排放含重金属废水的小型生产企业。强化垃圾处理设施和粪便消纳设施、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监管。
3年建设47座再生水厂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导致水资源极度紧缺。“缺水,所以没有天然水向城市河湖补给,河湖少了水,就失去了自净能力。”在天然水补给缺乏的情况下,通过污水处理厂退水和再生水补充水源。
其次就是城市快速发展,超出排水设施建设规划,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中心城区现仍有历史遗留的600多公里雨污合流管线。老城区道路窄、施工位置困难,没有条件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主要通过道路建设和城区改造逐步完成老城区雨污合流管线,近年来已完成200公里雨污合流管线改造。
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市水务局制定了3年行动方案,预计2015年底前完成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全市中小河道防洪达标。完成47座再生水厂、1290公里污水管线、484公里再生水管线建设。
百日集中整治20条河段
萧太后河完成临时治污加装、凉水河旧宫排污口治污设施正在调试、清河将全面启动治污……到今年11月,本市几条严重被污染的主要河道排污口将全部加装临时治污设施,到2015年,本市河湖水环境将得到全面改善。
为了集中治理水环境,从今年8月至11月,本市启动2013年河湖水环境百日整治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湖水环境“治脏、治臭、治乱”百日整治行动,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社会关注的20条河段、200公里河道进行集中整治,整治完成后每天将减少28万吨污水直接入河,改变河湖环境脏乱差的面貌。
根据行动方案,重点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凉水河、清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等河道。
市排水集团完成凉水河榴乡桥上游等31处入河排污口截流。市排水集团深度挖潜清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每天增加8万吨处理能力,减少污水直接入河。汛后市水务局组织环保、水政、城管等执法部门封堵污水管网覆盖地区清河等河道排污户非法排污口。
加大对私接偷排污水、向河湖倾倒垃圾渣土、违法电鱼炸鱼毒鱼和设置拦河渔具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查处一批非法排污户、曝光一批非法排污单位、关闭一批河湖周边非法排污小作坊、小饭馆、小理发店、小农贸市场、小洗车点。
治理进展
>>清河
9月底将完成临时治污
“每天下班不用担心坐过站,闻到那个味儿就知道到清河了。”这是住在北京清河附近的人都知道的一个玩笑。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清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是目前清河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清河流域人口数量已达292万,远超污水处理设施规划的194万服务人口。
结合今年8月1日启动的河湖水环境百日整治行动,东水西调管理处、排水集团等相关单位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预计9月底将完成临时治污设施的安装工程,有望告别臭味,力争在11月见到成效。
相关责任单位将优化调度,减少污水在河道中的停留时间,增加河道水体的流动性;建立联动和沟通机制,同水政监察大队、清河污水处理厂和排水集团建立联动机制,协调处理污水溢流及违法排污事件;加强河道保洁和防治水华的力度。
其中,东水西调管理处负责河北村口、外环跌水闸下口、东小口和废品收购站口四处污水口的临时治理。按照计划,废品收购站口是采用截流措施,将污水接入下游的南七家污水处理站处理,每天可减少大约3000吨污水直排入河。东小口临时应急污水治理工程将对东小口污水处理站优化改造,处理站投入运行后每天可减少大约5000吨污水直排入河。河北村口和外环跌水闸下口采用磁分离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磁分离设备投入运行后,两处合计每天可减少大约22000吨污水直排入河。四处污水临时治理设施投入运行后,合计每天可以减少大约30000吨污水直排入河。
>>凉水河
旧宫桥上游已开工治理
污水、垃圾、臭味……走在凉水河沿岸,这样的场景总能碰到。西起人民渠、东部流入北运河,这条长68公里、流经7个区县的河流一直是让沿岸居民头疼的河,如今,这条河部分严重被污染河段已经开始启动整治,预计今年11月凉水河黑臭问题将有明显改善。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凉水河河道污染情况严重。首先是违法排污依然存在。单位或个体商户存在将排污管线私接至附近雨水管线偷排污水,或是商贩将废水直接倾倒在雨箅子处,造成污水入河。其次是西客站暗涵以及四环路以下未采取截污措施。由于历史原因,四环路以下没有市政污水干线,沿河排水量大的有7个排水口污水直排入河,每天排污量约为6万立方米。第三是河道周边垃圾偷倒情况突出。随着城市发展,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增多,河道周边倾倒垃圾渣土的情况逐年增加。
据悉,近日,凉水河沿岸最大的一处排污口—旧宫桥上游300米排污口已经启动临时应急污水处理工程。
>>萧太后河
安装3处临时治污设施
原来的牛奶河,如今已经装上了3处治污装置,逐步将河水还清。昨天,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日前萧太后河已经安装完成3处主要排污口的临时治污设施。
根据测算,萧太后河沿岸排污口每天排污5万余立方米的污水。目前在萧太后河3处主要排污口,已经安装了利用磁分离技术的临时排污设施,每天能处理5.3万立方米的污水,这3处是主河道、支流青龙河口以及小武基村的花鸟鱼虫市场。排入萧太后河的污水已经全部能够经过临时处理再排入河道,保证河水不黑不臭。
对于根本解决河水被污染问题,还是要等待为治理萧太后河而建的垡头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和投入运行。设计施工方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的徐军介绍,垡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规模为2万吨,流域面积涉及44.6平方公里,“消化”萧太后河的污水,处理成为再生水,再补充到下游的通惠灌渠。2011年3月正式开工,今年5月份全面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年底前污水处理厂将开始为萧太后河处理污水。
探访
处理10小时污水变清泉
截至去年底,北京有41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马不停蹄”地“纳污吐新”。来自水务局的数据显示,每天,本市近500万吨污水通过城市下水道进入遍布全市的污水处理厂,10多个小时后,污水就能变回“清泉”,再流回河道和绿地。
地处北五环内的北小河再生水厂,占地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别小看了这方寸之地,周边21平方公里、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废水全部在这里“去污还清”。
厂区里干净整洁、绿荫环绕。目之所及,见不到一滴污水,走过之处,闻不到令人反感的气味。整个水处理过程,都在高大的水处理池和分别独立的车间中完成,从进水管道滚滚而入的污水,首先要经过粗格栅,留下树叶、纸张等大的杂质后,被进水泵抽入曝气沉沙池进行沉淀,然后通过直径只有1毫米的细格栅,去除细小悬浮物后来到生物池,通过活性淤泥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完成这几道工序,黑黄发臭的污水已经变成无色无味了。接下来,这些水经过超滤膜的反渗透处理,废水再生,变成新水源。每天,8万立方米再生水从北小河再生水厂的出水口,流入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太阳宫热电厂、居民小区、市政水车……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不让新建污水处理厂臭味扰民,今年开始,本市所有污水处理厂将逐步在处理池上加装盖子隔臭。“类似于之前的垃圾处理厂加盖设施,这样将臭味尽量控制在厂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