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闻中心 » 时评 » 热点评论 » 正文

水污染敲响练江“水害”警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10  来源:中新网  浏览次数:1006

据《汕头特区晚报》报道,是什么原因令练江这条潮汕地区特别是潮阳、潮南的母亲河由“水利”变成“水害”呢?经历了今年“8·17”暴雨洪涝灾害后,更多的人开始严肃地思考这个问题。汕头市委、市政府察民意顺民心,提出要争取把练江综合整治工程列入省的重点项目,抓紧研究制订综合整治方案,全面推进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关注练江综合整治”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留意。

从潮南区陈店镇镇区驱车沿着国道、镇道、村道往西北方向行驶十来分钟,我们来到了该镇内新村与普宁市南径镇青洋山村的交界处。当时是9月16日下午1时多,骄阳当空,清风徐来,从普宁一路而来的练江正是从这里进入汕头境内的,乍看竟是一派风光宜人的景色呢。不过且慢,仔细分辨其江水已呈黑色,站在青洋山桥上还能闻到桥下江水散发出的刺鼻味道,而且隐约可见两岸部分江段堆放的垃圾以及漂浮在江面上的死鱼杂物。

污水直排 练江水发黑发臭

“原来这里的江面上都长满绿色水浮莲,人站在上面都不会沉下去的,只是这次一场洪水将水浮莲都冲走了,才有今天这个样子。”当地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练江上游沿岸众多的印染、造纸、电镀等重污染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练江,导致江水发黑发臭。这一说法得到了我市环保部门监测数据的佐证,自1997年起我市按省的要求实施练江青洋山桥、和平桥和海门湾桥闸三个水质断面监测工作,从今年8月这三个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看,练江的水质依然为劣V类(重度污染)。

暴雨洪涝 潮南损失数十亿

今年8月17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令练江泛滥成灾,出现多处决口漫堤,沿岸多个乡镇发生严重内涝。在我市受灾最严重的潮南区,全区11个镇(街道)232个村居中有208个受灾,受灾总人口达85万多人,因灾造成12人死亡、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据悉个别内涝最严重的地方水深逾3米。潮阳区部分镇(街道)也遭受了严重损失。

什么原因使练江这条曾经养育了沿岸数百万儿女的母亲河变得如此“面目狰狞”?

客观地说,受强台风外围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出现的罕见强降水是最大的祸因。从8月17日下午4时至18日上午8时,潮南区范围内平均降雨量达到333.1毫米,个别地方降雨量更高达501.9毫米,这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在潮南境内一天内降雨量最多、三防记录100年一遇的强降雨。同时,这也跟练江污染严重导致部分河道淤积、河床抬升、行洪能力下降,排涝系统设施老化、排水能力不强,练江下游部分支流堤围建设标准不高等有直接关系。

练江是潮汕地区三大河流之一,因“江流迂回如白练”而得名。它发源于普宁市五峰山寒妈径,流经普宁市进入我市的潮南、潮阳区,在潮阳区经海门湾桥闸出海。练江干流全长72公里,流域总集雨面积1354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境内河流长度约45公里、流域集雨面积838.5平方公里。练江的水质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恶化,1997年监测显示水质为V类,次年“升格”为劣V类,其后便一直是劣V类。

原来的练江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潮南区机关干部卢先生回忆说,他的家乡在贵屿镇练江边,小时候家里经常到练江挑江水回家食用,他与小伙伴也经常到水质清澈的江里游泳。1986年外出参加工作后,他回家的次数虽然不算多,但记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回家还都是到江里挑水。“现在这江水别说食用和游泳,连卷起裤管蹚下去的勇气也没有了,冲厕所都嫌脏。”卢先生感慨地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