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成都七成断面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08  来源:成都晚报  浏览次数:733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的诗句不仅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梅花的神态意象,还道出了居民对生活环境美好的向往。成都因水而生,“母亲河”锦江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蓉城子民,更有沙河、清水河、江安河给予我们生活另一抹独特色彩。让水更清、让河更澈是成都人共同的期许,而成都市在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上正在身体力行。

水域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常态化

针对成都部分河渠水体黑臭、环境脏乱的问题,市水务局及时制定了《成都市河道管理维护标准(试行)》,根据标准对全市河道开展“清垃圾、清淤泥、清漂浮杂物”的常态化水域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建立起了河道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完善了河道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并坚持了对河道的定期巡检巡查,发现群众倾倒垃圾就进行劝导。就目前来看,群众公共素质已有很大提高,往河道倾倒垃圾的现象已较少。”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验要付诸实践。市水务局将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从源头治理污染作为抓手,在开展中心城区河道治理专项行动以来,目前共对中心城区75条河道实施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已完成2676个下河排水口污水治理,中心城区黑臭河渠明显减少,实现“水清、无味”的河道共65条,大大提升了人居水环境质量。

全市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

高质量的城市宜居水平,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功不可没。据悉,2007年起市水务局对我市范围内62条中小流域实施全面治理,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全面实施截污工程,彻底清除垃圾淤泥。拆除沿河棚户35.8万平方米,清除淤泥、垃圾163万立方米,整治排污企业、养殖场、农家乐、屠宰场近3000家,新建33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28座微型生态湿地系统,建成75座截污堰、约260公里截污管道,整治和改造河道19.2公里,建设2处河系湿地。

行动见成效。2012年末全市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达71.8%,较2005年末提高46.1%,岷江外江岳店子和沱江五凤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划定水域类别,岷江内江黄龙溪出境断面“十一五”末氨氮浓度较“十五”末下降42.6%。在经济高速增长、污水排量日益增大的眼下,全市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稳中有升,让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宜居、更有魅力。

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城乡共治污水、共建生态城市已成为治理水污染的行动思路。据悉,我市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站)241座(中心城区9座),其中,建成有18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并全部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28.56万吨/日,率先在中西部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县城、乡镇的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日处理100万吨的新建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建设,计划今年年内投入试运行。

“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9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82%,乡镇污水处理率达67%,为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对照国务院“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水处理率指标——城区77.5%、县城60.1%、乡镇20%,我市已顺利达标,并保持增长态势,为实现“十二五”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