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威海:污泥成“宝贝” 污水变清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1-26  来源:威海日报   作者:邹良丽  浏览次数:627

有人说,维护生态环境,永保蓝天碧水,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天不足。因为从临港区建区伊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就承接了全市“退二建三”政策中的一部分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存在壮大了临港区的区域经济,同时也给临港区的环境保护出了一个难题。

如何让威海市14家市控以上重点企业,在临港区茁壮成长的同时交上合格的环保答卷?市环保局临港区分局在临港区管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组织企业开展了一系列“蓝天碧水工程”。

发现·故事

废弃有害污泥可制成肥料

日前记者来到临港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火热。“这是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临港区污水处理厂厂长助理袁航带记者参观施工现场。紧挨着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就是二期扩建工程。

袁航介绍说,临港区污水处理厂是2009年11月开始运营的,污水处理能力每天可达一万立方米,重点处理草庙子镇和man山镇的部分工业和生活污水。近年来,随着临港区项目投产数量的增多,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日渐增多,如今每天的日处理量可达七八千立方米,已接近污水处理厂的核定处理能力。为此,二期扩建工程被提上日程。

“结合目前污水处理的技术发展情况,二期扩建工程也将改进污水处理工艺。”临港区污水处理厂厂长侯运奇介绍说,污水处理工艺将从原有的平流式升级为浮流式,如此以来,污水在处理池内的停留时间更长,与各类生物药剂的接触时间更长,处理效果更好。

与污水处理厂相隔不远的是另一处火热的施工现场。在这里建设的是市水务集团的污泥处理厂。

上午9点,市水务集团污泥处理厂副厂长衣拥军正在工地上忙碌着。走进污泥处理厂的加工车间,污泥处理的相关设备已经到位,预计近期试运行。

“污泥是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必然产物。”衣拥军介绍说,伴随污水厂的建设及运行产生了大量剩余污泥,这些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一般只能将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污泥的进一步处理就靠污泥处理厂了。

污泥处理厂可将这些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去除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将污泥中的水含量从95%左右降低到60%以下。经过深度处理的污泥会被挤压成泥饼,这些泥饼可以被制作成肥料、路基,也可以被焚烧或卫生填埋,废弃有害的污泥在这里变成了宝。

这一项目投入使用后,日处理污泥能力可达100吨。

三角实现了污水循环利用

走进位于临港区的三角华茂橡胶技术分公司,公司安环处处长王凯波正在工厂西南的污水处理站,查看近期的污水处理检验报告。

在市环保局临港区分局工作人员和王凯波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见证了“厂内污水处理”的高精尖技术。

站在污水处理的第一道环节前,眼前是冒着热气的“黑水”,王凯波说,“处理的主要是车间里拖地的水和1000多名工人的洗澡水等生活污水。”

在这道环节里,铁制的“大手”一次次伸向污水,将塑料袋、石块等各种固体垃圾捞上来;除去粗垃圾的污水随后流向下一关,在污泥浓缩池和综合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污水里的垃圾被进一步处理,泥沙也沉淀下来;经过如此处理的水会流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只见处理池就像一个“泡泡池”,借助各种生物处理剂的力量,污水里的各种细菌等被处理掉;最后经过二次沉淀,已经完全“洗白”的清水就被注入了清水池。

“这些清水可以用于厂区内绿化带的灌溉。”一直从事环境治理工作的王凯波对这一套设备非常认可。

王凯波说,公司一直坚持安全低碳、环保高效的环境治理模式,所以从今年六月份开始,公司投资建设了这样一套“厂内污水处理”设备。据了解,这一设备目前是橡胶行业内的污水处理顶尖设备。

说话间,记者一行来到了污水处理站一楼的化验室。

化验员唐鹏和王绍辛正在这里检验今天刚处理过的污水。

“这是我们今天处理的样品。”唐鹏拿着一杯清水展示给记者看,对他们来说,肉眼上的干净还远远不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标准。

记者注意到,化验室里,有常见的各类水质检验仪,在一面墙上挂满了记录水质处理各项标准的本子。翻开其中一本,满眼是各种红色的手工加重符号。

“这些标准必须研究透了,一点也不能含糊。”见记者翻看工作记录,唐鹏解释说。

“一个工厂自建一个这样标准的污水处理站,确实不容易。”记者忍不住感叹。

“还有你想不到的呢。”王凯波带着记者走进离化验室不远的另一个车间。

“处理后的污泥会在这里经过减量化、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被处理成泥饼。”王凯波说,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在企业内部上一台污泥处理设备,这虽然不是企业的“规定动作”,但公司负责人一直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坚持做好环保的各项“自选题”。

迪尚华绮废水处理提档升级

对毛纺织企业来说,水污染治理是个难题。

临港区有迪尚华绮和大洋纺织两家毛纺厂,两家毛纺织企业的废水处理都完全达标。不但如此,针对国家对毛纺织行业又提高废水排放标准一事,两家企业也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积极行动,对废水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日前,记者来到威海迪尚华绮毛纺织有限公司,走进厂内污水处理区,该公司设备处环保科科长陈奎正在查看新设备运行情况。

“毛纺织行业产生的工业废水,味道确实难闻”。陈奎说,毛纺织产品初加工产生的废水中蛋白质含量和浮沉含量都比较高,他们公司的生产能力也很强,到了生产旺季,每天的废水处理量近千吨。

“公司一直对污水处理非常重视,也非常在意公司的公众形象。”陈奎说,在这之前,公司就引入了国内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工业和生活废水。

“新标准更严了。”陈奎翻开工作记录说,根据《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相关标准,其中废水排放标准最重要的COD指标,从原有的≤500mg/L变为≤200mg/L,悬浮物也从原来的≤400mg/L变为≤100mg/L。

结合现有的场地条件和设施情况,迪尚华绮公司投资120多万元对原有的设备改造升级。新工艺增加了“催化氧化脱色”等高科技工艺环节,增强了设备的抗符合冲击能力。如此以来,废水处理工艺更简捷、运行费用更低、脱色效果更好、出水质量也更稳定。

好处还远不止这些。陈奎说,升级后的污水处理流程增加了在线监测环节,原有的设备运行自动化程度更高。经过这套设备处理后的污水完全达到了国家新标准,甚至比国家标准的级别还要高。对工作人员来说,原有的人工上水、曝气等也改成了自动定时上水、定时曝气,工作人员的活儿也轻松多了。 “更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担心废水处理超标了。”陈奎说。

发现·亮点

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比翼齐飞

在一个创业期的开发区里讲环保,多少让人有些犯难。

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很多人心里,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似乎有些对立,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似乎就应该是烟囱林立、到处热气腾腾。但原有的“先建设后治理”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指明了方向。

临港区建区伊始,就坚定不移地以工业建设为主导,同时坚持生态立区、环保优先,不遗余力地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加强环境科技创新,弘扬生态文化,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对生态化工业新城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对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严格管控是重中之重。”市环保局临港区分局局长吕卫华始终这样认为。

今年以来,市环保局临港区分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的环保专项行动、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加强了饮用水源的环境监管,对市控以上14家重点企业每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坚持“一企一策一人”的监管制度、超标企业日通报制度和环境监察现场执法制度、重点企业巡查制度,实现环境监管无缝隙,确保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以及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涉重金属企业、涉化工企业和水源地等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防止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在治好、管好现有企业环境整治的同时,市环保局临港区分局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推进建设环评,促进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见效益,不断优化环评审批服务,做到审批责任、审批任务、审批时限“三落实”,保证项目依法合规、高效入区落户;深入开展现场办公服务活动,建立环保执法、审批、监管和服务机制,创新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现场服务制、服务回访制,为企业加快项目建设提供亲情化、无障碍化服务。对市级重点项目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对需要上级审批的项目,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研究策划,协调落实;并将原有的单纯事后治理改为事前的沟通督促,使新建、改建、扩建等项目建设所需的各项配套环境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区共完成审批项目110个,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到100%。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