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污水处理需要有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来推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发展。我认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已经到了应该转型的时候,初步具备一定的水平和条件。
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应该体现技术的系列化、理念的现代化、成本的最优化、建设的标准化,并且易于推广扩散,这样才能助推中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
水价、技术、标准等已具备条件
污水处理转型升级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首先是水价条件。各地污水、供水价格包括工业水价在持续调整,而且居民已经普遍可以接受阶梯水价,价格方面已经具备条件。
其次是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国内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单项技术、复合技术都已具备一定水平。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水处理成本在不断下降。同时,污水处理的服务水平也在提升。
排放标准在持续加严。比如饮用水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排放的标准已经或将全面提升。正在修订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将倒逼污水处理技术的提升。
在大的层面上,生态文明、循环发展、绿色发展、能源的循环利用、梯级利用等已成气候,这些也为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污泥、厨余垃圾等老问题能否一并解决?
污水处理概念厂提出的各项目标非常具有前瞻性,希望其研究建设能与现在污水处理厂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其一,污泥的问题能否同步解决?恶臭、能源利用的问题能不能一体化解决?现在污水处理中污水和污泥还是分开处理,能否将污水、污泥做到循环利用,进行一体化处理?或者同步推进减少污泥产量,不形成二次污染。我认为,如果不能做到这点,也最好能够将污泥处理到便于运输和减量化后进一步处置。
其二,可否考虑将污水处理与畜禽养殖废水、厨余垃圾的处理处置等整合在一起。这些废水和废物原来都是分散处理,如果能够实现能量循环,因地制宜对其加以利用,则可以为污水处理提供能源和营养物。
第三,能否考虑将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与老旧污水处理厂改造相结合?现在全国拥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约4136座,处理量达到1.61亿立方米/日,很多污水厂需要升级改造。如果污水处理概念厂的研究示范能与老旧污水厂的升级换代相结合,则将对我国污水处理工作有所帮助。
第四,能否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自控水平?包括农村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园区现在的污水处理量非常大,应该多采用先进控制技术包括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等来提升整个行业的运营管理水平。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正在修定,地方标准未来将是重点
污水处理概念厂要研究标准。这个标准要因地制宜,要体现排污许可证管理的要求、要体现流域特点、区位特点等多方面因素。
当前,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正在逐步加严。特别是现在推进排污许可证管理。许可证管理是以流域最大日排放负荷为基础,规定排放源的排放标准。每个厂都有各自排放的要求。
未来就是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的环境管理,排放要求首先必须要细化而且确定,唯有如此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才能落到实处。
同时,全国统一的标准无法适应地方不同的环境管理需求。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现在山东、河南等地就对具体流域制定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也是各地标准制定的发展趋势。
行业内曾经认为达到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有困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基本都可以达标。这一标准日后还会加严。之前就有专家提意见表示,现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也是污水。由于北方城市很多河流不具备自净能力,所以北京就提出污水处理厂排放要直接达到IV类水标准,昆明等地也在做这样的尝试。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修订新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不仅一些指标会加严,还可能要增加指标,比如更为具体的生物指标,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要求等。
选择重点流域进行示范建设,关注经济政策
我建议,污水处理概念厂选址还是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选择重点流域进行示范建设,中西部地区可以下一步再考虑。
同时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也要关注经济政策,包括排污费、环境税等相关政策。要做成国家级的示范项目,一开始就要将政策试点、技术试点、概念试点和模式创新等结合在一起。同时,应该预估未来的政策,让概念厂的建设与之契合。
同时,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还要与水专项结合。污水处理概念厂包括体系研究,实践推进、示范,包含技术方案筛选,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而国家重大专项水专项也是重点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统筹考虑。未来的污水处理厂究竟要实现什么目标?不同类型的厂如何进行示范并实施?建设运营模式有哪些?这些都与“水专项”的研究内容不谋而合。另外,也可以将这一工作推广到工业园区和一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