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市场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污泥处理市场达百亿 近期政策加码引重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15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浏览次数:800
核心提示:继“大气十条”后,“水十条”即将出台,引发了水处理行业的“大地震”。作为水处理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泥处理市场同样迎来大好势头,潜在市场规模可达百亿,“十二五”污泥处理目标或难实现,也从另一方面促进了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值得引起重视。

污泥处理市场规模达百亿
  
  权威机构日前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环保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指出,污泥处理运营潜在市场可达百亿。目前我国年产含水率80%的污泥超过3000万吨,而根据《报告》,到2015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将为3359万吨。如果按照一吨300元左右的平均运营费用计算,我国污泥处理的运营潜在市场达百亿。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有个重要因素重金属控制,这方面德国做得较好。1977年以后,德国的污泥中大部分重金属都呈下降趋势,铜、镍等元素的含量最近几年基本趋于稳定。究其原因,德国污泥处理费用较高,企业若想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必不可少的是做好污泥稳定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实现资源化。资源化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必然选择之一,稳定化则是污泥土地利用的核心。
  
  我国目前的污泥性质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低有机质、高含砂量(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了圆形沉砂池,脱砂效率低;大量的基建、施工建设导致泥砂水排入污水管网系统等)、重金属含量高(工业污水源头重金属处理系统不完善)。由于污泥含砂量高、有机物低、热值低,大大影响了污泥能源化处理的经济效益;由于污泥重金属含量高,直接影响了污泥土地利用的可能性。
  
  “十二五”污泥处理目标或难实现
  
  6月11日,在第五届中国固废处理峰会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表示,国内污泥、餐厨及其他有机垃圾处理存在产量缺乏统计、技术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其中污泥处理“十二五”目标难以如期完成。
  
  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十二五”末,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70%,徐海云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该目标根本难以完成。
  
  201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2年城市污水处理厂干污泥产量655.1万吨,折合80%含水率,约为3300万吨,相较于2010年数据下滑34%;城市粪便清运量1811.8万吨;餐饮单位餐厨垃圾1500万吨。
  
  徐海云认为,国内污泥、餐厨以及其他有机垃圾均存在产量缺乏统计、技术路线不清晰、处理目标过高、产生主体责任不清等问题。建议不同垃圾处理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工艺,针对含水量较低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适宜堆肥处理,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厨余食品类垃圾,更适宜于厌氧消化处理。
  
  “水十条”即将全面实施 污泥处理引重视
  
  继“大气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污染防治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水十条”)即将全面实施。据悉,这项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的计划草案已报请国务院审议。
  
  我国城镇污水排放是水环境污染的关键要素。我国可能将在中小城镇继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部分省份或城市规划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并展开再生水业务,另外,国家可能成立类似“清洁水州立滚动基金”的融资平台,解决城镇污水治理的融资难题。因此,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再生水利用等领域受益新政策的可能性大。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得到迅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
  
  但是,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还未得到有效处理,这些污泥含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体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还会引起传染性疾病。随着国家对污泥处理处置越来越重视,污泥处置设备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
  
  发达国家城市把污泥处置看得与污水处理同等重要,在污水处理技术和规范较成熟的国家,一般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会建污泥处理装置。通过脱水、发酵等工艺,将污泥变废为宝。与此相比,中国城市的污水和污泥处理,就是另一种真相: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污泥产生量增长迅速,但污泥处理处置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对于极端依赖从末端治理环境的中国来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国多年以来却是污水建设“大跃进”,污泥处理建设被有意、无意漠视。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要达到70%左右。这个目标相对之前有所下调,但以目前的政策落实情况判断,仍难以完成。此前,《“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
  
  污泥处理作为污水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自2007年才开始被人们所重视。2007年以前,绝大部分的工业以及市政污泥均被拉到垃圾填埋场填埋。然而,污泥中富集了污水中的污染物,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机物、病毒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经有效处理处置,将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国内的污水处理在十几年的成长期中,已完成了从设施建设向运营市场的转变。至2010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达2840座;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600余座。这些处理厂的年处理污水量能达到344亿立方米。而每处理1万吨污水就会产生5吨污泥,也就是说344亿立方米的污水大概能产生两千万吨污泥。
  
  如此巨大的产量逼迫污水处理厂尽快找到处理污泥的方法。但是,在2007年以前,全国各地对污泥的处置方式均为抛弃或堆农家肥,其中以抛弃居多。而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填埋污泥所需的代价也越来越高,再加上环保意识的增强,煤矿、发电厂等工业工厂以及市政水处理厂不得不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对日益高产的污泥进行减量及再利用处理。
  
  某专业机构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水十条”出台后,从消灭劣Ⅴ类水角度出发,近年来已逐步开始的市政污水提标改造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若仅考虑重点地区污水厂在3年内完成改造、单位投资按“十二五”规划中平均约525元/吨进行估算,则年投资需求或达108亿元。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等细分领域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