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通州区张家湾镇样田村有住户举报称,在村子东南部的养猪场内,有一个废塑料加工厂,白天很少开工,经常在晚上偷偷将收集来的塑料袋等废品加工成颗粒。在生产过程中,黑烟弥漫,气味呛人,污水随意排放。
《法制晚报》记者连续多日对此进行了蹲守调查,发现其生产环境简陋。厂家负责人称,厂子没有任何证件。
村民举报 一刮东南风村里就飘怪味
“只要一刮东南风,村子里就飘怪味,闻着像是烧塑料引起的。”6月9日,记者见到了在样田村田里干活的村民老范。他告诉记者,他已经记不起怪味产生的具体时间了,只知道村里的人都不愿意刮东南风,因为只要风起,村子里就能闻到怪味。“刚开始想着是村里的人在烧垃圾,可村民不可能天天烧。仔细寻找了一下源头,怪味是从村子东南部、离村子七八百米的养猪场附近飘出来的。”
村民徐先生则告诉记者,虽然长期闻怪味儿都快习惯了,但还是会觉得难受。
住在养猪场西侧两三百米外的租户说,怪味一直存在,他们这里因为离养猪场更近,所以受害更严重些。
记者调查 养猪场内暗藏塑料加工厂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在被村民称为样田养猪场的场地内,找到了位于最东侧的一个大院。
“一烧塑料,猪都没精神。”一名养殖户介绍,这里的养猪户大多是四川人。大约在两年前,其中一家养殖户购置了机器,开始回收废弃的塑料袋,将其加工成塑料颗粒,然后出售给外地的塑料加工企业。
“想把塑料袋加工成颗粒,必须先把塑料袋放在一个大锅里加热熔化,我们都把这个过程叫烧塑料。烧塑料的时候,气味对猪也造成了影响,它们会显得烦躁。”这名养殖户说,这片地是由几个老板承包的,开塑料加工厂的是其中一个老板,管理这个厂子的是这个老板的儿子。
“一些塑料袋里原先盛的是泔水之类的东西,里面有辣椒、火锅油、骨头等各种垃圾,熔化的时候气味大。他们这一段时间白天不敢开工,只在夜里偷偷干。”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这家厂子并没有办理下来任何手续。
记者在连续四天的调查中发现,每天晚上6时30分许,远远就能看到从这个大院内飘出烟雾。接近这个院子,还能听到轰隆作响的机器声音,此声音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
小作坊烟雾缭绕 废水直接排入厂外水渠
6月10日上午10时许,据知情人介绍,这家工厂在9日晚上开工以后,一直到10日上午还没有停工。记者立刻前往查看。
记者看到,这个约有200平米的院子大门敞开着,院里有两条大狗,见到生人接近就开始吼叫。
在院子里记者发现,院内露天堆放着一人多高的废旧塑料袋,袋子内的黄褐色污水流淌在地上,一些苍蝇飞来飞去。在一个搭着棚子的角落里,有一台机器正在运转,将加工好的塑料条过水冷却后,粉碎成米粒大小的黑色颗粒。在棚子的顶部,积着厚厚的黑色烟尘。
由于正在生产过程当中,小作坊当中烟雾缭绕。
在机器旁边,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正在忙碌。记者看到,男工人不停地将脚下提前粉碎好的废旧塑料碎片丢进熔炉中。随后,火苗和黑烟冒出,从熔炉的另一角,一个女工帮着把一些黑色软塑料条拉拽出来,然后过水冷却,再加工成颗粒。整个过程中气味刺鼻。
记者发现,工厂用于冷却塑料的水,直接排到了围墙外侧一个排水沟内。记者顺着排水沟一直走,发现这些水全部流进了两三百米外马路北侧的一条水渠。
据村民介绍,这条水渠叫胜利干渠,五六年前曾经进行过清淤,“当时还放过一些鱼,没想到现在这里的水已经没法浇地使用了。”
实地检测空气 开工后重度污染
6月13日下午4时许,记者携带一台PM2.5实时监测设备,来到样田村的这个塑料颗粒加工厂外墙附近进行检测。记者所在的检测地点是一片玉米地,场地空旷。
由于近期雨水频繁,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当时记者测得该处的PM2.5为每立方米30毫克,空气质量为优。
到了晚上8时30分许,刮着三级左右的风,塑料加工厂的机器轰隆作响。大约半小时之后,该厂的顶棚内乌烟瘴气,有黑烟冒出,记者在围墙外侧再次进行了测试,此时测得的PM2.5为每立方米163毫克,达到重度污染级别。
每天生产一吨 老板自称无执照
6月11日晚上,记者以开办加工厂需要购买塑料颗粒为名,电话联系上样田村养殖场的负责人苏老板。他刚一接电话就问道:“你是怎么知道我的电话号码的?”
“现在每吨四千八左右,具体可以看货后再商量。”苏老板说,自己厂子的货质量中等,不是太好也不是太次,每天可以生产1吨颗粒,目前主要由前来收购的二道贩子运走后,销往天津武清等地,“听说最后做成家具腿。”
记者问及厂子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之类的东西,苏老板当时一愣,迟疑了一下直白地说,厂子没有任何执照。
记者已举报 环保局称要查
今天上午,记者联系通州区环保局,举报张家湾样田村塑料加工厂存在污染一事。办公室一名值班工作人员表示,将把情况向监察部门进行反馈,然后对此事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