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科研助力北京污水处理将实现全部一级A类排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航  浏览次数:1022

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211工程”高校,北京工业大学建校以来一直积极融入首都社会经济发展中,目前已经成为首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学校把解决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实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污水中摸“治污之道” 

出北京工业大学西门,过马路,进入对面的一个小院。这里就是北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在地,也被许多北工大学生戏称为学校的“污水集散地”。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彭永臻带领着他的团队在这里终日“和污水为伍”。 

记者来到研究所时,彭永臻正和学生查看污水处理实验设备的运转情况。一走进实验室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污水味,只见实验室内密集分布着各种管线、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两根高约2米、直径15厘米的玻璃管内,一团团深色的圆形颗粒在浊黄的污水中涌动。“这是曝气生物滤池,里面的颗粒全部是分解污水污染物的微生物。”彭永臻说。记者见到,玻璃管内的污水经过一整套工艺来到二沉池时,已经明显清澈,异味也少了许多。 

正在一旁做实验的研究所博士生张琼说,实验用的污水来自北工大的家属区,直接从污水管道里抽进实验室的污水箱,用来做实验,“刚来时觉得很臭,现在已经习惯了。”张琼说,一套污水处理设备基本就是污水处理厂的“迷你版”,一天能处理大约200升水。 

彭永臻告诉记者,研究所有20多套这样的污水处理实验研究设备,用以研究不同的治污工艺,“了解不同污水的特性,研究与之相对应最好的处理方式,总之要摸清污水之道,破解治污之门。” 

攻克“污泥膨胀”难题 

彭永臻是北工大“请进来”的专家。作为国内水污染治理方面的顶级专家,他倡导的“微生物处理污水”理念正在为许多污水厂所广泛应用。2003年,彭永臻刚来北京不久,京城著名的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就遭遇了“污泥膨胀”难题。 

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在欧洲近50%的城市污水厂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发生,在中国的发生率也非常高。“一旦发生,污水处理完全不能实现,污水厂只能停下来,影响非常大。” 

发生污泥膨胀的酒仙桥污水厂日处理能力20万吨,是当时全市重要的污水处理中心。彭永臻带着学生在污水厂反复蹲点取样、验水质,在实验室里反复实验。终于找到攻克的办法加大对污水的供氧,抑制丝状菌的繁殖。经过两年的反复实验验证,该污水厂的污泥膨胀难题终于得到攻克,彭永臻说,现在北京的污水处理厂都不怕污泥膨胀了。 

学生成“治污”骨干 

近日,市排水集团科研人员突破一项世界性难题,培养出针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杀手”一种神奇的“红菌”。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红菌培育基地,研发中心技术主管张树军博士说,每个“红菌”可以吃掉10倍于自身质量的氨氮污染物,且无需再建曝气池。据测算,如果推广到全市,可节约建设费用5亿元。 

“红菌”就是彭永臻团队和排水集团联合合作的项目成果。张树军曾是彭永臻所带的博士生。据了解,近年北工大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毕业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在北京市排水集团研发中心、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实现就业,成为首都“治污”的骨干人才。 

彭永臻说,2000年北京全市污水处理率还不到50%,现在则已经超过了90%。他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理想应该是到一级A类的最高标准。” 

彭永臻告诉记者,要想实现一级A,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高脱氮除磷的工艺。他的相关项目2012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日前他的团队已经和北控水务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提高北京的水质,“2015年全部实现污水治理一级A标准,问题不大。” 

一级A的水是什么样子?彭永臻团队的一名博士生向记者形容道:基本清澈,基本无异味,可以正常排入北京的河湖,成为我们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风景。 

据了解,北京市实施“高校科学技术与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简称“创新工程”)以来,为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1年,北京地区高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931项,合同总金额10.27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16.28%;当年申请专利9393项,比2010年增加了11.91%。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