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技术专题 » 正文

污泥生物处置面临几多考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罗国兵  浏览次数:1042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全国第一季度城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622座,污水处理能力约1.53亿立方米/日。然而,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后的副产物,随着污水处理能力的逐年提升而增长,如果不加妥善处置,势必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当前,对污泥的处置方法主要分为3种:填埋、焚烧和土地利用。由于我国一直处于重污水、轻污泥的状态,许多污水处理厂出水已经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而对于污泥,仍停留在简单地填埋或焚烧阶段。

然而,受我国国情、资金投入及技术转化与应用等因素的制约,污泥填埋和焚烧在当前仍有一定的存在空间。

填埋处置方法简单,在国内比较普及,但对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比较高,并且需要确保一定比例的污泥含水率,否则,容易造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增幅过大。此外,垃圾填埋场还会占用较大的土地资源。

焚烧方法处置污泥成本较高,并且随之产生的飞灰(含二恶英有害成分)、恶臭也会带来二次污染。《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试行)》明确指出,生物处置是优先推荐的主要方向。但是,污泥的生物处置面临诸多考验:

一是主流的厌氧消化技术难以推广。按照《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对污泥处置时,应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原则。厌氧消化作为污泥减量化、稳定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虽然很多污水厂都建有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但受资金投入、污泥可生化性差及设施安全等因素制约,正常运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二是生物干化技术受污泥自身条件制约。污泥生物干化技术作为新兴的干化技术,利用微生物好氧发酵的原理,通过强制通风引发微生物产热,从而实现蒸发水分的目的。此方法不需外加热源,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污泥堆肥作为污泥生物干化技术在污泥处置中的应用手段,借助污泥富含大量的营养源氮、磷、有机质等来实现污泥农用,十分适合我国国情。但是,这一技术也受到污泥中有机质含量及热值等因素的影响,制约了技术推广。

除此之外,还有土地利用措施。污水中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逐渐沉降、渗透到污泥中,造成其在污泥中含量较高。众所周知,污泥农用利用的是其丰富的营养元素,而重金属等则不需要。因此,污泥中重金属污染是在污泥农用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有关研究显示,虽然污泥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重金属,但除少数重金属如镉、铜、锌等之外,其他指标的含量超标率均远低于我国污泥农用相关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会呈大幅下降趋势。因此,污泥中重金属指标含量在污泥农用时可不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不过,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及病原菌等指标却需要引起重视,这些指标的致病能力较强,有些甚至致癌。因此,在污泥农用前,应重点关注这些指标的含量,并采取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转变观念,治水也要治泥。对当前我国建设、环境行业普遍存在的重污水、轻污泥观念,要花大气力扭转,可通过学习、借鉴欧美国家污泥处置的先进做法,加强从业人员队伍的培训,从根本上摒弃当前污泥处置中的不恰当做法,将污泥的无公害处置真正落到实处。此外,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主管部门及从业人员要提高认识,分清职责,提升对污泥科学管理的水平。

其次,结合实际,走有中国特色的污泥处置道路。各级政府、环境主管部门除了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力度的情况下,还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不同,按照其产生污泥量、污泥理化特性,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实际的污泥处置方法。走出一条既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实现污泥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道路。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