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河南郑州集中回收垃圾污水 变废为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04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杜君苑 海震  浏览次数:533
核心提示:深秋季节,记者走访了郑州周边的一些乡村,处处透着整洁清爽的气息,除了偶尔的落叶之外,几乎见不到一个烟头、一摊污水。
 

曾经满地的纸屑、围村的垃圾都去哪儿了?

11月3日,在荥阳市广武镇李庄村,65岁的环卫工王正林推着垃圾车走街串户。听到车铃声,家家户户都出来倒垃圾。随后,老王来到村边的下沉式垃圾搜集点,将满车垃圾倒进地坑里一个四方形的大铁箱。

随后,一辆摆臂式垃圾清运车准时来到李庄,吊走地坑里的垃圾箱,运往镇垃圾中转站。

“村搜集、镇转运,有了专人负责,农村乱倒垃圾的现象在我们这里基本看不到了。”荥阳市委办公室主任刘建峰说,“现在全市光垃圾清运车就有1704辆,每天都要把各村的垃圾运至所属乡镇的垃圾中转站,最终送到县垃圾处理厂。”

那么,集中起来的垃圾怎么处理?

在新密生活垃圾处理厂,电脑控制的机器抓手正将垃圾分类,可回收的塑料将实现再利用,其他的经过处理后,会形成沼气、砖、有机肥等产品。

“日处理能力达500吨,最终只有5%的废料被填埋,初步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新密市市长张红伟说,为推动市场化运作,每处理一吨垃圾政府补偿82.5元,目前市区和附近9个乡镇的垃圾都在这里变废为宝。

围绕“地由谁来扫、钱由谁来出、由谁来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核心问题,新密市乡两级财政每年投入环境卫生经费5000多万元,建立起一支7600人的市、乡、村、组四级环卫队伍。同时,严格奖惩制度,每发现1立方米积存垃圾,所在村罚款1000元;发现两处超过1立方米的积存垃圾,村党支部书记免职。至今,已有5名村支书因此“下马”。

不仅垃圾翻身变资源,污水也没浪费。

在新密市来集镇王堂村附近,一块10亩大的人工湿地上,风车草、再力花随风舞动,景色优美。

“可别小看这块湿地,全村3300人的生活污水全靠它净化。这是一种经过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处理工艺,排放的水质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既能用于农田灌溉,也能用于绿化景观。”王堂村党支部委员马海军边说边指着达标排放池,“看,连鲤鱼都在这里安家了。”

像这么大的人工湿地,在新密市超过10个,除了就近村庄的生活污水外,它连附近学校、煤矿企业的污水都顺带“消化了”,不但“零成本”运行,以日处理污水500吨计算,还能浇地500多亩。

没了围村的垃圾、乱倒的污水,从旧窑洞搬进新房的乡亲们幸福指数不断在提升。

“没人居住的老窑洞已被列入保护开发计划,准备发展乡村生态游。”村党支部书记张太玉笑着说,张定邦村即将成为特色田园新农村,乡亲们可以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增收不失地、就地城镇化。

“其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终目的就是改善群众生活,提高农民朋友的幸福指数。”郑州市农委新农办副主任张明亮说。

目前,以市、县、乡、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体系为支撑,经过5个多月的集中整治,郑州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市1450个行政村,1177个已达到“三无一规范一干净”标准(即村内及周边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规范有序,主次干道两侧环境干净)。

“下一步,郑州将探索完善长效机制,增强农民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张明亮表示。

记者感言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过去到农村转一圈,大体上都有这样的感受。然而,郑州所属的县市,大手笔为农村集中起来的垃圾和污水找出口,垃圾分类处理,污水就地净化,变废为宝,实现了回收再利用,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垃圾回收、污水良性循环的运行体系,短短的时间里,就让乡村的面貌悄然改变。

要从根本上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发生质变,实现集中回收的垃圾污水的真正消除,才是解决之道。郑州市探索出来的这个经验,可以说是抓住了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的“牛鼻子”,值得借鉴。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