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访谈 » 正文

王伟: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处置的症结在于政策力度不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1  来源:水工业市场   作者:周发玲  浏览次数:855

备受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于2015年4月16日正式发布。经过多轮修改的“水十条”对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提出多项“硬指标”。

作为污水处理的衍生物,污泥是否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处置,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的环境效益。“水十条”明确提出推进污泥处理处置,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而多项权威报告指出,我国近80%的污泥没有得到有效处置。这些污泥最终都去了哪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准备好了吗?污泥处理需要多少钱?从哪里出?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后的出路在哪里?污泥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的症结究竟是什么?

针对以上问题,《水工业市场》杂志采访了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王伟教授,他将就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费用、症结及出路等问题给出详细解答。

水工业市场:污泥都去哪儿了?

王伟:污泥是个很热的话题,污泥的问题大家都已经认识得很清楚,污泥处理处置的必要性大家也都已经认识得很清楚,污泥肯定不能随便用车拉到郊外去挖坑倒掉。但是,现在实际上就是这么倒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大部分城市的污泥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处理处置。污泥如果不经过预处理直接进到土地,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会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是肯定的。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产物,在污水获得净化的同时,约一半的污染物转移到污泥中,而这些污泥最后又会回到环境中。如果不解决好污泥处理处置的问题,污水处理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水工业市场: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准备好了吗?

王伟:在技术方面,我们国家是世界的加工厂,比如日本的马桶盖虽好,但它是中国生产的,又比如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和高铁技术同样是全球领先,我国的高铁速度比日本的还快,总公里数也比日本长。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其实我们的技术本身也并不比发达国家落后,我们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工作,国外有的技术我们都有。科技部从“十一五”开始一直在支持污泥处理,包括水专项、863、科技支撑等各大专项都在支持污泥处理。现在国内拿科研项目,技术指标的先进性肯定比国外高。比如说厌氧消化的转化率,我们不提高到60%,是拿不下来项目的。

时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多种多样,可谓是“百花齐放”:堆肥、厌氧消化、石灰稳定、焚烧、填埋……到底哪种技术更适合我们国内?我个人认为,没有无缺点的技术,也不是这些技术本身有问题。只是说各种技术处理的效果有好有坏,但总比不处理强。换句话讲,污泥必须处理,所有经过处理的污泥其危害性都会减弱,理论上各种技术都可以用,只是说处理的效果有好有坏,经过实践检验和市场筛选,较好的技术自然会被保留延续。因此,我认为,与其开展微观层面的技术研究,追求更先进的处理指标,完整的解决方案可能更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水工业市场:污泥处理需要多少钱?污泥处理的费用从哪里出?

王伟:一般情况万吨污水处理会产生5-10吨的湿污泥,我们按7.5吨来计算。每吨污泥按400元处理费来算,折合起来每吨污水的污泥处理费用就是0.3元,相当于污水处理费的三分之一。

那么污泥处理的这个钱应该从哪儿出?我觉得跟污水处理厂没有关系。污水处理厂是政府的,其处理费也是从水费里面划拨出来的。我觉得还是要政府出这个钱。政府决定是由财政划拨,还是消费者承担,这是另外的问题。

水工业市场:污泥最终的出路在哪里?

王伟:污泥处理工艺以及最终出路不同,其成本差异会非常大。比如说干化焚烧可能每吨污泥400块钱都不一定够,如果石灰干化直接进填埋场,可能只需要一百多块钱。可以肯定的说,采用不同的技术,花不同的钱,处理效果一定是不同的。

污泥的最终处置面临着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选择,要确定污泥处理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实际上需要对各种技术进行评估,充分考虑各种技术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以及消除这些风险需要付出的代价。在这个基础上,界定出污泥处置的边界和级别。

水工业市场:污泥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的症结究竟是什么?

王伟:实际上,污泥处理方面,我们是有技术储备的,“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一大批污泥处理技术得到开发,并且在国内许多城市得到应用。资金方面也不缺乏,环保产业作为未来我国的支柱产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只要政策到位,我相信污泥处理也会跟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一样大量社会资本会投入到这个领域。我们按年产四千万吨污泥算,一吨400块钱的处理费用,一年是160亿,我国有600多个城市,平均到每个城市一年两千万左右,北京、上海的肯定多一些,地级市或县级市可以少一些。无论处理效果如何,总比不处理要强得多。

这么看,资金不是问题,技术也不存在什么大问题。那么我国污泥得不到有效处理处置的症结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政策要求力度不足。

我国对污水厂的建设有减排的约束性目标,而对污泥最终的处理处置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范要求和约束性指标,地方政府没有压力,对污泥处理处置不像对污水处理那样重视,加上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并不像水污染那样明显和及时,很多地方也不愿意花钱处理污泥。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依然十分缓慢,事实上,即使已建成的污泥处理厂也存在使用率不足或闲置的现象,大量污泥被随意外运、简单填埋或堆放,而得不到真正有效的处置。

《“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其他设市城市达到70%,县城及重点镇达到30%。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马上就要到年底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实现污泥处理处置“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有难度的。我认为完不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十二五”规划仅仅是提出了一个目标,但是缺乏细节和法律的强制性,对“如果目标没完成怎么办?”没有给出明确的惩罚规定,地方政府也没有明显的政策压力。如果把污泥作为国家节能减排的硬指标之一,对偷排等非法行为严加处罚,就能调动大家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要想解决污泥的问题,我国应出台一个行之有效的污泥处理政府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与处罚制度,对偷排等非法行为应严加处罚,同时应对污泥处理项目建设进行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鼓励污泥处置工作的进展。否则技术准备得再好,社会上的热议再多,都无济于事。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