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北京将建61个调蓄池 排水标准十年一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0  来源:北京参考   作者:刘颖  浏览次数:555

6月6日的一场雨让防汛再次拉起了警报,虽然雨量不大,但位于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仍绷紧了每一根神经,时刻待命。左安门雨水泵站的工作人员李耀武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北京市排水集团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中心城区75座雨水泵站的升级改造工程以来,目前已完成47座泵站的改造升级。

  此外,目前北京市已经在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建起了34个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14万立方米。北京市最终将修建61个调蓄池,蓄水能力将达21万立方米,接近陶然亭湖的蓄水量。

降雨过后的左安门雨水泵站

  6月6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当天下午5时许,伴随着电闪雷鸣,降雨如期而至,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记者注意到,不少在路面上行驶的车辆为保证安全都打起了双闪,有的车辆甚至紧急行驶到路边暂时停靠。

  而此时,李耀武也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

  “虽然天气预报说这只是短时雷雨天气,但为防止出现险情,我们还是要加大巡查力度。”李耀武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说道。

  李耀武是北京市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据了解,他与另外两名工作人员除了负责左安门雨水泵站的日常巡查、检修工作外,还负责永定门雨水泵站和西浦雨水泵站的相关工作。

  “接到警报后,我们就奔走于这三座泵站之间,从检查电器设备、点检机械格栅,到双路电源切换等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每一项工作都马虎不得。”李耀武说,“开始降雨后,我们还要开启机械格栅密切关注水位,随时汇报降雨量和初期雨水池的蓄水情况,并根据液位顺次开启泵站水泵抽升。这次降雨比较少,左安门雨水泵站只用初期雨水池就可以完成蓄水,所以没有启动抽水泵。”

  “虽然降雨在当天晚上7点左右就结束了,但是降雨结束后还要做后期的数据统计以及一些汇报工作。全部工作完成已经到晚上10点了。”李耀武说。

  排水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

  那么左安门雨水泵站究竟是怎样运行的呢?

  据王洪江介绍,6月1日进入汛期后,左安门雨水泵站的监控设备和远程传输设备已经启动24小时运行,在泵站监控室甚至排水集团的调度大厅,都能看到泵站的各个角落。

  一旦发生降雨,雨水首先来到初期雨水池,这座雨水池的容积大约有2000立方米。当水位线达到约海拔32米高时,初期雨水池会自动关闭。与此同时,泵站开始抽水。如果此时降雨持续增大,河道水位升高以至于泵站的水无法再排入河道,那么调蓄池就发生作用了。无法排入河道的水可直接排入调蓄池,这座调蓄池可容纳6000余立方米的水量。

  据了解,左安门雨水泵站于2014年改造完成,升级改造后泵站抽升能力提高至2.61立方米/秒,新建蓄水池8026立方米,改造后的泵站排水标准从3年一遇提高至10年一遇。

  34个调蓄设施已投入使用

  据介绍,除左安门雨水泵站外,北京市排水集团所属的84个雨水泵站和34个调蓄池均已进入“备战”状态。

  据了解,北京市排水集团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中心城区75座雨水泵站的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新建雨水管线、增大管线管径,以及增加雨水箅子等措施,强化雨水收集能力,并通过对泵站进行抽升能力改造,以及增加潜水泵等措施,提高抽升能力。全部改造完成后,抽升能力由原来的38万立方米/小时提升至72万立方米/小时。目前已完成47座泵站的改造升级。

  此外,对有建设条件的泵站建设调蓄池,目前本市已经在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建起了34个调蓄设施,蓄水能力达14万立方米。北京市排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计划,全市最终将修建61个调蓄池,蓄水能力将达到21万立方米,接近陶然亭湖的蓄水量。

  “调蓄池在桥区排水达到饱和的情况下启动运行,2014年汛期,全市降雨偏少,北京排水集团泵站调蓄设施集蓄雨水8.2万立方米。收集起来的雨水也将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道路降尘、绿化灌溉、洗车、补充河道景观用水等。”这位负责人表示。

  一座地下三层的“宫殿”

  就在几天前,记者曾来到李耀武工作的左安门雨水泵站进行实地探访。

  左安门雨水泵站位于左安门桥的东北角,记者穿过左安门环岛到达了雨水泵站。

  推开大门,一股凉气袭来,室内一片漆黑,记者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手电筒,迈下台阶深入泵站内部。不久,一片开阔地跃然眼前,几十根柱子林立于此,漫步其间,犹如置身于一座偌大的宫殿。“这一层是用来存放设备的,雨水不会进入。”北京市第一管网分公司泵站运行负责人王洪江介绍道。

  “这里一共有三层,下面两层才是存放雨水的。”随着王洪江的指引,拾阶而下,记者来到初期雨水池,走到最底层时,看到少量雨水残留在池内。

  “初期雨水中除了垃圾、沙土等,还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对初期的雨水,进入初期雨水池后,我们会先进行处理,再排到河道之中。”王洪江说。

  他山之石:盘点国外大都市的雨水排蓄系统

  有人说,雨水排蓄系统的规划要有前瞻性、维护要有长期性,毕竟,这是一项关乎民生的事业。对于世界上不少大都市而言,雨水蓄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过位于日本东京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排水系统——“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这座排水系统建造于1992年至2006年之间,共耗资30亿美元,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

  据统计,该系统为城市排水的效果十分明显,2000年,总降水量159.5毫米的大雨造成了236户人家被淹,而2004年“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部分投入使用后,193.9毫米的大雨只导致14户人家被淹。

  其实,日本早在100多年前就已开始大力兴建排水系统,目前东京都23个区下水道总长度约1.58万公里,相当于往返东京与悉尼的距离。

  此外,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运用地下储水设施来应对集中降雨,公园、小学和家庭等容易积水的地点都建造有不同大小的地下蓄水池。其中最为大型的有四个,其大小可用“宫殿”来形容,“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是其中之一。

  而与北京同为内陆城市,法国巴黎人脚下有2400公里的排水管线,6000多个地下蓄水池,有近2000人的专业工人维护这个庞大的“地下系统”。

  在德国柏林900平方公里土地之下,从1873年就兴建了第一条下水道开始到今天,排水管道已长达9500公里,相当于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