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环保理念向决策和规划方向延伸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王军朴
我认为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还停留在末端治理上。在一些不该引进、不该上的项目已经存在的情况下,环境保护部门再去监管执法,效率不仅低,责任也最大。所以在“十三五”期间,应该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向决策和规划方面延伸。这一规划涉及到顶层设计,不仅要将环境保护的理念纳入“十三五”环保规划,而且要将其纳入整个国家的“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之中。
内蒙古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些年工业发展速度比较快,环保的历史欠账较多。其经济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环保工作差距则更大。除了认识和管理水平之外,在能力建设方面差距也很大,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内是不能解决的。“十三五”时期,应该对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配套相应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才能使各地真正推进生态红线的划分工作,更好地保护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从环保部门的职能定位角度来讲,环保部门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我认为环保部门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有更加明确的定位。在新常态下,新法律、新标准对于环境监管部门的挑战很大。按照环境保护部能力建设要求,目前内蒙古的环境监测和执法人员都非常不足,人员素质也相对较低,加之职能定位不是很准确以及末端监管的工作方式,都给环保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所以在明确环保部门工作职责的前提下,要加强人员、装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并完善机构建设,将环保机构延伸到乡镇和园区,完成网格化的管理要求。
全面抓好“十三五”10项重点任务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朱京海
当前,辽宁省主要有6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第一是城市雾霾治理,雾霾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必须将大气污染问题解决好。第二是长期积累的城乡污染,存量污染减排的空间有限。第三是生态水严重缺乏问题,河流要提升环境质量难度较大。第四是城市的黑臭水体问题,这是群众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第五是布局性、结构性的环境风险,环境风险问题对辽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第六是环境监管能力跟不上形势的要求。辽宁在队伍建设上存在两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方面,环保队伍的素质不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环保任务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感觉到,最近几年环保队伍的步伐有点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能总是应付式地开展环保工作。
“十三五”期间,辽宁计划抓好10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化流域和海域的污染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全面推进治气治霾;三是强化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四是要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强化治污减排必须从源头抓起,让环保参与到经济发展决策层面,否则,环保工作就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我们将把这项工作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五是要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是要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七是严格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环境安全;八是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监管水平;九是加大环保的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十是深化改革。
精准发力 形成合力 改善环境质量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李平
我想结合上午的讨论讲一下环保工作如何精准发力,如何形成合力。我认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问题,如果着力点找不好就不能直面矛盾、直面问题,导致很多工作无法取得很好的预期效果。
我认为现在环保工作不能再局限在环保系统里面,而是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面对公众,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个就是精准发力。
再一个就是要形成合力。环境保护的着力点确定了,就需要一个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形成比较强大的环保力量,很好地利用环境资源。
以环境质量为落脚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就是基本抓住了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改善环境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方向明确、操作性强,具有阶段性特征。环保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标,需要确定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优先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着力树立部门威信。
实行目标环境质量管理,可以体现差别化政策。根据环境的敏感性、环境容量和排污强度制定区域性排污政策,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要科学进行解析,确定重点,把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防治工作系统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我们在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和重要污染源上下功夫。
处理好总量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的关系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陈蒙蒙
参加这个学习班,一是学习了中央对环保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二是认识到环保工作的新形势,要求我们用开放的眼光和视野看待环保现状,要求我们做好新常态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三是对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依法行政与体制改革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三个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有两点很深的感触:
首先是减排总量和质量的关系。总量减排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减排的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对于很多减排基数比较小的地区来说,难度就更大。比如重金属参照约束性指标也设定了目标,但很多地方本身基数就很小,如果再对减排有硬性要求,那么一些电路、机械加工等项目就上不了,否则就是违规。陈部长这次提到总量减排可以有弹性,蕴含了改革的信息,很符合地方的期盼和环保的形势。
其次是环保系统上下级的信任关系。环保本身面临很大的压力,来自社会、企业等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压力很大,县级环保局长更换频率很快。环境保护部这次提到恢复环保系统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关系,形成环保工作的合力,这样的思想一定会推动环保工作开展。
抓落实重在夯实基层基础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卢春中
我想结合浙江省的工作讲一讲环境保护工作在基层落实的问题。浙江省这几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与重视基层基础、围绕基层抓改革密不可分。
一是提高县级党政领导认识,落实市县领导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出台了浙江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生态责任实绩考核办法,把县域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纳入考核内容;三是将考核的结果运用到干部使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每季公开考核结果。
浙江在省级层面制定各项制度的时候,充分考虑县一级的特点,完善生态环保的各项制度。例如现在正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浙江实行“多规合一”,将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其他规划都合在一起,便于控制,便于管理。
在审批制度上,将95.5%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市、县,已经取消了两批审批目录。在3个市试行部分项目备案制,重视事中事后监管。与省公安、检察、法院建立联动、联席机制,为基层执法提供保障。
浙江现在每个阶段都要设计一些载体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最近3年我们开展了811生态文明行动、六大重污染行业整治、五水共治等工作,成效明显。
指标设置应因地制宜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罗小璋
编制“十三五”规划首先要统筹考虑发展与保护关系问题。尤其像欠发达地区,不能依靠停止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当然,发展也不能破坏环境,要守住底线。
首先,规划应该具体、清晰,对地方工作有导向作用。在指标的设置上要留余地,既不能太高,不能脱离实际,要给发展留空间;也不能太低,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另外,要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出台,比如,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和环保产业发展,这方面要在规划里充分体现。
其次,要统筹考虑地区差别问题。中国这么大,东部、西部、中部情况都不一样。不能用东部的标准要求中西部,环境容量、发展程度和阶段都不一样,控制指标的设定不能搞一刀切。比如,江西水多,对于中水回用并不迫切,但“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江西提出中水回用10%的要求,并不符合江西实际,因此,指标设置应因地制宜。此外,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十二五”时期国家考虑了,我觉得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因为东部地区毕竟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财力有限,国家的资源应适当倾斜一下,考虑地区差异。
第三,在考虑“十三五”规划的时候,要真正把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去抓,要防患于未然,抓预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十三五”规划的思路要有所调整,至少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在预防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生态补偿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转型期要发挥好环保工作的作用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张波
转型期环保工作有三“点”重要作用:
一是“着力点”作用。以环境保护倒逼污染行业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山东造纸行业案例之所以受到关注,就是一个曾经臭名昭著的高污染行业与一个号称“最严格”的地方环境标准,经过8年艰苦博弈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二是“增长点”作用。以环境需求激发环保市场释放发展新的红利。转型期公众的环境需求日益增长,客观上需要一个庞大的环境供应。要转变过去对于环保产业的狭隘理解,只要是满足环境需求的供应都应该作为环保产业。环境保护部门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三是“观测点”作用。一个地方转方式调结构有没有取得成效,环境质量是很好的观测点。山东省通过实施环境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有效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了大环保格局。
转型期环保工作既要加强顶层设计还要鼓励基层创新。建议设立环境管理创新奖,激励基层创新,并通过推广这些成果带动全国的环境管理。
探索环境质量改善的路径和方法
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吕文艳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一是环保顶层设计逐步完善。二是解决环境问题力度空前,建立了部门联动工作机制,连续开展大气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的“三大行动”。三是新环保法实施开局良好,法律赋予环保部门的有力手段得到应用,大大树立了环保部门的权威。
对于未来工作,我提3点建议。一是从“三个依靠”入手研究探索环境质量改善的路径和方法。依靠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化改造;依靠党政、企业、社会公众参与;依靠环境空间功能化、环境保护法制化、环境供给市场化、环境决策监管科学化、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环境建设信息化。二是从硬件强化、职能优化、素质提升3个层面着力,上下一心,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三是从“三个有利于”出发,设计好空气、水、总量减排的考核办法。考核要从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有利于推进环保工作、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要进行顶层设计,使之更为科学和有效。
指标既要有底线又要有弹性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李晖
在GDP总量巨大的前提下,这几年环保工作应该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方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在今年经济增长速度7.7%的前提下,环保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在环保工作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一是经济发展任务依然繁重,给环保带来的压力很大,这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城镇化战略推进,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也给环保带来一定压力,特别是生活污水处理。三是土壤污染治理。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现在力度远远不够,职能分工也不清晰。四是环保监管执法任务繁重。全省从事环境执法人员正式职工不到3000人,而进入污染普查统计的企业就有61万家。
接下来谈几个建议:
一是思想上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环境保护不是5年就能有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十三五”提出“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是比较客观的。
二是指标既要有底线又要有弹性。环保指标要以国家标准划定的线为基础。首先是要达标,达标之后可以每个省进行动态监管。
三是把党政同责等制度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要承担相应的环保责任,要将各部门的责任体现在各自的“三定”方案里。只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新常态下环保要有新思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厅长 檀庆瑞
当前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中高速,更加注重提质增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相互作用,有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形态;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污染结构。
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客观认识和把握6个方面的新常态:首先是经济与环保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污染物排放呈加剧态势;三是污染物结构复杂化;四是环境风险进入高发期;五是环境综合监管能力薄弱;六是群众对良好环境的期待迫切。
根据环境保护部要求,我们已经完成了广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初稿的编制工作。针对以上新常态,结合广西环保实际,我们突出了3个方面:一是结合地域特征,强化陆海统筹、跨省区流域治理;二是结合生态立区,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的问题;三是结合队伍实际,解决基层环保能力建设不适应的问题。
关于新常态下如何谋划“十三五”,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国家在污染防治专项资金、重金属污染治理、良好湖泊保护和跨区域流域治理等方面给予西部省区倾斜支持。二是设立基层环保能力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基层环境能力建设力度。三是目前基层环境监测体系改革已经启动,但人财物如何调配尚未明确,建议尽快下发实施细则,以稳定监测人才队伍,避免仪器设备流失。
探索环境保护创新之路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 邓小刚
我作为一个新环保人,今天很受启发,想讲两个具体的事情。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厅成立之后,大家都非常期待,感觉加了“生态”两个字,就应该有创新,所以我们就从具体的事抓起。
第一件事就是海南省是作为全国省域“多规合一”的试点,分成了若干个组,环保牵头生态环境组。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我们做了3件事情:一是编制《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报告》,初步探讨了资源上限、环境底线和生态红线。二是把环境质量的底线具体分配到了每一个市县、产业园区等。三是规划生态环境红线,现在进入了微调阶段。
第二件事就是落实“水十条”。我们现在正在制定“水十条”的实施方案。海南水的问题和其他省的并不太一样,海南主要问题是城市内河,这方面也是公众感受最深刻的。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像城市内河、内湖治理中有关畜禽养殖规模化的问题,就由农业部门负责,这也是省政府同意认可的。
通过这两个例子,展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环保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其他省的先进经验。
环保指标要与经济指标相对应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裴智
第一次参加环境保护部的培训,我谈几点感受:
第一,要以改革来统揽环保工作。当前的环保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各级环保人应该以改革的思维、改革的行为、改革的方式来处理环境保护的问题,当然也包括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有了适应改革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做好我们的工作。
第二,把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相结合。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向地方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要对应起来。否则,规划制定出来之后就会产生矛盾。这个结合非常重要,现在是一个契机。
第三,加大对环保的正面宣传。要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现在公众往往对环保认识不清楚,河水被污染了,就让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垃圾堆成山了,就让环保局长去那里看看。这是因为公众对环境保护机构职能认识不清。因此,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向社会说明我们的职能。当然前提条件是环保系统从上到下职责要清楚,边界要清晰。
做好环保工作需解决几大问题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姜晓亭
我想谈谈我们目前存在的几点困惑。
一是如何实现法律、政策的协调。新环保法出台了,各单项的法律仍然有效,而且同时还存在多项政策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政策、规章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之处。此外,法律都是原则性规定,必须要通过司法解释对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但目前相关司法解释还跟不上。
二是如何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下行的矛盾。环境保护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如稳定问题、税收问题、稳增长问题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环保部门可能成为替罪羊。
三是如何解决遗留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在短期内解决有一定困难。根据新环保法规定,环保部门面临失职、渎职的追责风险。
四是如何划定简政放权的边界。审批权下放后,监管出现问题,谁来负责?根据当前的情况,很多地方的基层环保部门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起下放的权力。
五是“十三五”环保规划应如何编制?“十三五”环保规划必须与财政部的规划相协调。要先将“十三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等予以明确。另外,环保部门队伍能力建设问题也应在“十三五”环保规划中有所体现。
六是环保工作改革谁来牵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并未明确生态文明的牵头部门。如果目前环保工作改革的思路已经成熟,也可以将改革的方案纳入“十三五”环保规划中。
总体而言,经济下行背景下,环保要支持发展,但支持发展的落脚点是优化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支持发展。
紧扣目标 落实制度 明晰路径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熊德威
环境保护问题最基本的就是发展和保护的问题。回头看“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方式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环境的影响较大。短短30年,发达国家100年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都在我国集中体现,环境保护难度更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给我们现成的经验借鉴。因此,“十三五”时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发展道路。
第一,我国的环保问题,领导重视是关键。总书记和中央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得高而又高,这是我们推动环保工作的最有利条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领导也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效果。
第二,要看是不是动真格。最近,中央党政问责制、环境督查办法、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改革措施的出台,在全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这些措施的实施,从制度上确保“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突破。
第三,要看路径对不对。通过多年实践,我们已经总结了很多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办法。“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靠质量说话,靠设施托底,靠科技支撑,靠作风吃饭”等措施。
保护优先 发展优化 治污有效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姚国华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年初到云南视察,提出3个战略目标定位,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云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云南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做了统一部署,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决定将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省环保系统抓住机遇,乘势而进,联合财政部门下发了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
云南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有基础有优势,但也存在差距和不足。为此,我们提出3个要求:一是保护优先;二是发展优化;三是治污有效。具体来讲,保护优先就是要明确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发展优化主要有5个优化,即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和标准优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服务优化;治污有效就是找准云南的重点污染方面,比如对滇池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精准发力,同时还要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提升环境监测水平。
这次培训十分及时和必要,当前稳增长与转型升级同在,“十二五”收官与“十三五”规划共需。提几点建议:第一,“十三五”规划除了注重目标、原则之外,还要注重全面小康的生态环境指标设计;第二,环境保护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科学划定生态红线的指导;第三,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第四,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像云南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十分薄弱,希望国家层面进一步给予支持。
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再平衡
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张全
在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好“十三五”环保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对新常态下的经济、环保形势要有准确的判断。用环保引导绿色化发展,是这一阶段发展特点。
今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十分重视,对各地给予了很多指导。下一步,要按照要求,把握好几个重点。
一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再平衡。尽管是个老话题,但这个时期尤为重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主基调,也是从源头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途径。环保的关键是抓住机遇,趁势而上。
二是定好位,有所作为。多年来,环保依据职权法定形成了执法、社会服务、综合协调的基本定位,但各地发挥程度各有千秋,进一步厘清很有必要。
三是深化改革,增强动力,如环评的历史功绩不可否认,但改革也是必须的。要回归环评的本身,把握重点,去繁化简,突出企业的主体责任。还有就是强化中后期监管,完善许可证制度。
四是增强能力。与艰巨的任务相比,我们的能力始终跟不上需求,加强的重点是基层和基础,关键是队伍。在此建议环境保护部对改革和增强能力、加强系统性研究给予各地指导。
顶层设计要与基层落实相结合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朱华
我最近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是环保部门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际,都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当前,环保部门所处的位置非常尴尬,承载着非常大的压力。政府的企盼,老百姓对环境质量要求,社会各界对环境质量的压力都集中到环保部门。那么,环保到底应该是什么部门?现在,环保部门既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部门,又是环境监察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因此,当前梳理好环保部门的职责非常重要。
二是勇于探索创新,推动建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一要建立健全环境系统治理制度体系。各部门要担负各自领域的环保责任,齐抓共管,分工明确,形成环境保护社会共治局面。二要创新环境管理方式方法。三要加强能力建设,包括战略思考能力、攻坚克难能力、统筹协调能力等,提高环保队伍自身素质和水平。
三是现在各地经常感觉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可不可以换一种思路,用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助推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要把环境保护定位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倒逼转型升级。特别在顶层设计上,不要把环保变成发展的阻碍。
通过改革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张天华
我想讲一下怎样用党委、政府的力量来推动环保工作。西藏的经济总量很小,我们就想推生态促发展。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提出生态的理念,编制生态安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获得了党委、政府支持。现在西藏党委、政府已经把生态环保放进了日常工作中,提到生态环境保护,如数家珍。
现在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改革创新。一是在制度创新上需要指导,没有理论指导就很难有实践,我们需要一个指导方案;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了很多突破,取得了好的效果,但现在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完善;三是监管能力不足,监管面积大,所以需要在现代化的方面着力,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放矢。
环保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王成文
下面就制订“十三五”规划谈点看法和意见:
首先,要认真总结和彰显“十二五”时期生态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成功做法、典型经验,深入分析和吸取“十二五”遇到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三五”环保规划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布局等其他规划相融统一,避免各种规划相互脱节、互不一致。要把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坚持并渗透体现在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之中。
第三,在“十三五”规划中,要加大环保投入,不论是软投入还是硬投入,都必须大幅度增加。
第四,制订规划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落实到位。以陕西为例,这5年,把“十二五”的环保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年,分年度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具体措施,进行考核奖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要自上而下在制订规划的同时,特别重视环保方面的基层基础工作。
第五,新常态下必须跳出环保想环保,跳出环保抓环保,切实增强环保工作在中心工作中的统筹性、协同性和科学性,增强环保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功能和作用。
实行差别化政策避免一刀切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王建中
陈吉宁部长提出,“十三五”要以环境质量的改善为最终目的,而且提到总量只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手段之一,让我感触很深。
环保工作的顶层设计已经初现雏形。比如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比如下一步要实行环境监测改革方案。现在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把这些法律、规章、制度有效地与全国的环保形势、各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
这是因为,一方面,全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不管是大气还是水,环保工作重点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不管是落实“大气十条”,还是“水十条”,包括未来的“十三五”规划,都需要投入。再好的规划如果缺乏投入这个要素,都难以实现。
甘肃省财政自给率只有24%。所以落实好各项规划,推进环保工作,除了加强领导、严格执法、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人才支撑、能力提升等方面,我们最缺乏的还是投入。在谋划“十三五”的时候,希望考虑到对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一刀切。
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队伍建设
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厅长 杨汝坤
对于“十三五”环保工作,我主要有两点感触。
一是环保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方环保工作特别是基层环保工作的困难很多。以青海省为例,我们的生态保护任务很重,但很多地方环保部门还在跟林业、国土、水利合署办公,机构还不健全,队伍建设也很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能定位,加强社会宣传,树立环保正面形象。比如,我们一些环保部门在政府行风评议时得分比较低,原因是一些群众以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工作都是我们做的,但没有做好。
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两个队伍建设。最近国务院出台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对污染源监测、生态状况监测都提出了要求。陈吉宁部长也提出,一要做好监测,二要做好监管。这是环保工作两条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科学体系的完善定位环境管理职能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郑忠安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到今天,首先应以环境科学体系的完善来定位环境管理职能。如果区域或流域环境容量、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能量化描述,某一时期或阶段的环境管理容量、质量、总量关系不能量化体现,会严重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体制制度的完善,影响环境经济政策的到位,进而影响发展。
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环境资源利用度量的科学把控。如果我们仍回避这个问题,不能将环境的容量、质量、总量以区域或流域的城乡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农林业规划为载体落地,以环境管理为手段的环境保护工作则难以转型。
其次,应按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功能区要求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政策。地区发展阶段决定了经济形态和环境保护要求。我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环境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环境政策应足够体现地区差异。
另外,西部省份环境保护的基础技术工作、基础管理工作和基础研究工作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工作需要,难以支撑和适应目前环境保护工作,急需国家通过环境科学体系的完善为导向,支持、指导西部地区从健全基础入手,从根本上提升基础能力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 孙昌华
“十三五”环保规划提出深化生态环保领域改革。这不仅仅是体制改革,还需要改革认识。当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但是,全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自觉性还有待提高,一些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和生态文明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要切实把握好环保工作新要求,努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推向新阶段。
建议“十三五”环保规划中能够明确环保部门责任。环保部门的责任就是监管,其它不属于环保部门的责任,就不应该承担。当前,环保部门的责任太重,而本身的能力、编制、投入等都无法背负起这样大的责任。
“十三五”期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洁净新疆、大美新疆,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政府、企业、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才能把美丽的梦想变为现实。
加强保护区“一区三带”建设
辽河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李忠国
“十二五”时期,辽河基本实现了让母亲河休养生息、重现生机的目标。但目前辽河保护区仍存在5个突出问题:一是生态水量严重不足;二是外来水质不稳定,因为辽河是跨区域河流,外来水水质不好把控;三是环保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目前辽河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还存在问题;四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在增加,但参与环保的主动性还不够;五是按照新常态下的治理目标和任务要求,环保队伍的素质能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辽河保护区和凌河保护区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大体确定,还需进一步细化。“十三五”规划的主线将围绕推进“一区三带”建设。“一区”就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三带”就是两河沿岸的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
为什么辽河“十三五”规划要围绕这条主线?因为在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确定上,这两条河是两个生态廊道,围绕这个主线我们确定了5方面的重点:一是促推“水十条”确定的水质目标;二是要确保行洪安全;三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河流健康成果;四是指导协调建设生态旅游区;五是提高素质能力和水平,加强法治辽河建设。
多规融合是统一思想的抓手
辽宁省大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董伟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十三五”环保规划首先要起到统一思想的作用,这对全国的环保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统一思想,各级环保部门及其他部门才能按部就班,系统、自觉地落实环保各项工作。
陈吉宁部长提出的环境保护要适应新常态,环境保护应注重开放性、创新性、系统性,这正是环保总规要落实的任务。开放要有世界眼界,勇于接受新事物。创新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把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继承发扬并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统性就是过去的、现在的、末来的要相互联接,不能孤立地去看待。
大连市环保工作就是以环境总规统一了领导及部门的思想,大连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规划,用规划引导实现了城市大气、污水、固废和土壤、生态等各项工作逐年好转。而环保工作的完成正是各部门统一思想、自觉落实环境规划的结果。环境总规已被大连市各部门广泛运用,成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的规划。
共同参与环保 加强能力建设
浙江省宁波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褚孟形
环境保护工作不能只依靠环保部门。“十三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需要地方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和支持。时代在变,形势在变,但是很多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理念却没有变。现在,仍有很多部门只追求经济增长,却对环境保护视而不见。事实上,真正的经济增长应该加上环境保护。地方在引进生产项目时,一定要考虑环境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要使经济发展走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路子,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制约发展的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瓶颈问题。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保护环境不仅要依靠环保系统内部,更要环保系统内外上下同心,共同努力。
其次,“十三五”环保规划需要加强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建议理清环保部门责任,解决环保要干什么、怎么干、谁去干等问题。要充分调动环保部门积极性,让百姓更早、更多、更好地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优良美好的环境中生活,让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改革环评制度 精简部门职能
福建省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庄世坚
在当前简政放权的背景下,基层环保部门能力不足,下放的权力地方环保部门是否可以接住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环境监管体系应该是金字塔形,否则基础不牢,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地动山摇,所以在顶层设计方面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环境质量国控点监测事权已上收至国家。国家上收监测权利,那么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应该跟上,在省级和市级层面,相应的省控和市控网络也应该上收至省级和市级进行统一监管。
在目前环评制度下,一些环评编制机构存在闭门造车的情况。所以环保部门在替人开路后还要承担责任。在环评制度改革方面,建议取消这种环评,而是将环评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企业自身,由企业自己环评,真正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实到位。
环评审批改革正当其时
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主任 刘初汉
当前,要以开放的视野面对现实问题。“十三五”期间将暴露更多环境问题,公众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很多环境管理措施还跟不上,环保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不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反而可能会集中暴露更多问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重要的是,各级地方政府能不能冷静下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环境问题是几十年发展累积下来的,不可能在三五年内集中解决。
另一个压力是市政基础设施落地的问题。比如,以环评为例,西方国家社会基础比较好,公开征求的意见可以采纳。而我国社会基础还不具备,完全照搬不接地气。现在每次环评做公共参与,维稳都成为工作的重点。当前,邻避效应强烈,机械地照搬环评制度不科学。在深圳,垃圾焚烧采用的是欧盟标准,但公示公众参与时,仍然阻力重重。现在,深圳每天产生1.5万吨生活垃圾,一半焚烧一半填理。如果不能上马垃圾焚烧设施,垃圾处理问题就没办法解决,垃圾围城不可避免。所以,环评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现在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了。如果再不改革,地方的环保工作就举步维艰了。
严格考核追责 强化司法保障
辽宁省沈阳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齐放
为了应对“十三五”期间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满足百姓需求,辽宁省沈阳市今年出台了《中共沈阳市委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沈阳市环境保护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环境治理明显见效,百姓明显感受到环境质量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0天,比2014年增加49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5%,在全国排名到中游水平。
“十三五”期间,沈阳市将实行严格的考核与责任追究体系,对因工作不力导致目标责任状未完成、因决策不当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所辖区域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1年内不予提拔使用;对因安全生产工作不力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要严肃追究安全生产监管不力的责任。
同时,“十三五”期间,沈阳市还将强化司法保障和行政监察。在检察院设立环境与资源渎职监察处,在公安局设立环境与资源犯罪侦察处、环保公安支队,在监察局设立环境与资源监察处。
环境监测需要点面有机结合
四川省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琳
对于“十三五”时期环保工作,我有几点思考:
一是监测要更加科学,准确,全面反映区域和企业环境状况。成都市中心城区目前辖区面积已发展到约600平方公里,但多年来却一直只有7个国控监测点,已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出成都市当前的环境质量。“十三五” 期间应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监测点位进行增加和调整,同时扩大监测面。
二是环评审批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需要,加大顶层设计改革。环评过程应重点考虑一个地方的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安全,不再关注应由国土、规划、安全等职能部门负责的内容。希望“十三五”时期,环评审批可以在顶层设计上有所调整。
三是环境应急能力急待加强。我们应急监测能力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严峻的环境风险防范需求,应急设备老残缺损严重,应急处置专业队伍严重不足,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门类齐全、重点突出、适合地方的应急物资储备和人才队伍。
环保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常态
江苏省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包洪新
我谈3点思考:
一是主动适应新常态。转入新常态,稳增长对加强环保的冲击压力在加大,调结构对依靠环保的抓手需求在加强,惠民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期待将放大。
二是精准谋划“十三五”。“十三五”的最大特点是在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抓住重点指标,就是全面小康社会对应的生态环境目标,指标要能表征、可考核、会认同。落实重点任务,具体为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以及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的保障。南京市治理大气污染,针对“灰、霾、味”的污染特征,治理城市扬尘在解决“灰”上求实效,治理工业、机动车船等排气污染在治“霾”上求见效,整治恶臭源在治理“异味”扰民上求认可。
三是善用考核和督察。对下级的督察,多在具体的政策、举措的落实上开展督察,不能转化为对下级环保工作的考核问责。当前,期待开展对基层的环保队伍、机构和基本能力建设的专项督察。
推进污染治理联防联控
陕西省西安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松林
希望“十三五”规划既能管用,又能接地气,切实推进环保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十三五”规划要对环保部门的机构设置、职能划分等方面做好设计,环保部门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要把职能界定清楚。
二是提升公众参与意识。现在热爱环保的人群不断加大,环保部门要加强引导,进一步发挥环保志愿者的力量。
三是推进污染源联防联控工作。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大气、水体污染非常需要联防联控。
四是进一步拓宽环保资金投入渠道。完善民间资本投入机制,实现共建共治,激发社会资本投入热情。
五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奖励机制。相关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精简职能 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山东省济南市环境保护局巡视员 赵基平
现在环保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防控,一个是治理。针对各个项目的建设审批等,我们现在主要提的就是简政放权、提速增效。
简政放权现在正在逐步实施,部里也把很多权限都下放到省一级。我认为在增速提效上还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泛环评化,没有必要做环评的项目也在做环评;另一个就是环评报告书的编写存在很多问题。环评导则是用大环境的概念编写的,实际上很多与环保工作、职能没有关系的都顾及到了。例如,类似社会稳定风险评价这种跟环保无关的工作。环评大而全,很多事情揽下来就会分散环保部门很大的精力,我认为必须要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体制创新。
环保部门需要集中精力解决环保有关的问题。有两个建议,一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豁免和备案目录;二是尽快修订调整环评导则,立足于环境保护一条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