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正文

水已成为发展煤化工的硬约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友麒  浏览次数:707

近年来业内人士有一种说法:煤化工就是水化工。首先,现代煤化工各种大型工业示范装置“十二五”规划期间陆续投产,在打通工艺路线拿到产品方面大多获得成功,但惟有水的问题没有解决好。一是水耗降不下来,二是废水处理问题没有解决好。

其次,水的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煤化工的硬约束。最近,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水十条”,还是环保部门设立的环评门槛,都对煤化工用水形成压力甚至是“一票否决”,最近几个煤化工基本建设项目没有被批准通过就是例证。

当前煤化工水耗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以下3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原因。工程设计中确定水耗部分的大都是由给排水专业设计的,工艺人员不掌握水系统集成优化技术,而给排水人员又不完全掌握工艺,无法设计出优化的水网络系统。

其次是监管原因。总体来说,只靠经济利益驱动不足以推进节水,地方政府及行政领导垂直推进是必不可少的动力。石油化工行业在节能节水上取得的成绩,主要是靠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国企贯彻国务院节能节水要求,对所属企业严格考核的结果。煤化工行业十分分散,缺乏垂直领导的节水监督考核压力。

此外还有示范原因。由于现代煤化工第一批大型工业化开发阶段,最核心的要求首先是打通流程,顺利拿到产品,而非节能节水。所以在公用工程配置上,只是尽量满足工艺要求,谈不上优化。可以说,示范项目为保工艺过关,暂时牺牲了能耗和水耗优化要求。

本世纪初,过程系统工程方法在我国化工炼油行业推广应用以来,已形成一套企业节水减排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

这套在石油化工企业成熟采用的方法曾对某大型煤制烯烃企业进行了试点应用,发现煤化工企业节水潜力巨大。如果按照水网络优化的思路进行系统优化技术改造,实施十几项技术措施,可以将总体新鲜水消耗下降63%,吨烯烃耗水有可能从原设计的32吨下降到10吨以下。这一方法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造投资。不过经过粗略计算,所需要投资费用的静态投资回收期约2.6年,较为合理。

从2004年6月开始,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内部32个企业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推广水夹点节水减排技术,使中石化炼油吨水耗从2001年的平均1.8吨下降至2004年的1.15吨,到2012年降到0.55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0.50

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04年制订《炼化企业节水减排优化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企业规范,推广应用这项技术,炼油吨水耗从2005年的1.14吨下降至2012年的0.60吨。

以上例证说明,吨产品耗水量成倍下降的潜力和技术是存在的,问题不是可能不可能,而是想干不想干。

“水十条”的发布,意味着工业节水减排进入一个新时期。不论从全面系统方面,还是决心力度方面,都是空前的,对于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煤化工行业的节水减排形势,像十几年前的石油化工行业一样,有很大的潜力。大力推广应用过程系统工程方法,是将潜力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有效途径。

作者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