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占全省不到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52%的工业增加值、44%的财政收入、43%的外资、41%的外贸进出口、2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27%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园区在河北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工业园区也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污染。由于汇集众多企业,园区的污染源数量多、密度大,治理任务异常艰巨。
既要做经济腾飞的助推器,又要做环境保护的好样板。在不断加大经济建设力度的同时,河北省从规划环评、共同治污、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强园区污染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为什么要搞规划环评?
从源头防控污染,为园区发展奠定基础
“一个园区为什么要搞规划环评,目的就是为了从源头上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说起园区规划环评,河北省环保厅环境影响评价处处长张桂生如是说。
张桂生向记者解释说,一个园区建在哪里、园区内以哪些产业为主、园区内的产业如何布局、什么样的项目可以进驻园区、污染防控工作如何开展等问题都是园区规划环评的内容。也就是说,规划环评奠定了园区的发展基础。
按照“循环、友好、创新、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三化合一”为核心的产业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石化新区,这是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这个园区规划环评的指导思想。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进行了两轮规划编制工作。如今,园区“三化合一”的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循环生产、清洁生产渐入佳境。
据张桂生介绍, 2015年上半年,河北省共审查规划环评16个。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有318个园区(开发区)完成了规划环评审查工作,通过规划环评助力园区“筑巢引凤”,进一步提升园区环境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环京津的特殊区位和相对偏重的产业结构,使得河北省必须更加重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河北省发布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都明确了“先规划环评、后项目审批”的要求,突出环境容量对发展的硬约束,并通过重点督办制、部门联动制和捆绑推进制的实施确保规划环评的落实。
今年4月,河北省环保厅开始对规划实施已满 5 年的近90个工业园区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并着力解决园区存在的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气等配套基础设施与园区项目建设不同步,园区环保管理机构不健全,园区规划发生变更但规划环评未及时变更调整以及政府不能按时履行规划环评中居民区搬迁等相关承诺的问题。
据张桂生介绍,河北省将积极探索开展县域经济战略环评工作,通过规划环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县域经济。目前,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发展战略、景县经济发展战略已着手开展。
同时,河北省还将探索开展行业规划环评,关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聚集效应较为明显的行业。
投资完善治污设施
加大技术投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是企业的园区,企业是园区的企业,绿色发展是园区、企业的共同目标。因此,在污染治理问题上,双方有齐心协力的基础。为确保园区绿色发展,园区企业需要不断加大环保投入。
“2013年,我们投资2996万元,完成了化工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2014年,投资1.2亿元完成了炼油污水处理厂异地改造。2013年开始实施‘碧水蓝天’治理行动,公司计划投资5.8亿元,用于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每年22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新增脱硫脱硝治理等项目,力争今年年底全部完成。”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细数了企业近年的环保工作。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粘立军告诉记者,为减少提取工序出渣时产生的中药气味,他们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出渣前先注入冷水对药渣进行冷却,还增加了复合光催化装置和活性炭纤维吸收装置,对异味进行深度处理。目前,这一设施运行稳定,效果良好。“每次技术改进都需要资金投入,但在这方面,公司一直大力支持。”粘立军说。
在企业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园区也通过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治污减排。
近年来,深泽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投资7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在污水处理设施方面,将深泽县污水处理厂在原日处理能力两万吨的基础上扩建,使其日处理能力达到4万吨,开发区企业废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二次处理。同时,城南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一期工程日处理能力达2.5万吨,配套管网已建成。
坚持条块结合原则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制,确保件件污染有人管
企业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是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减轻了园区环保部门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环保部门可随时了解企业的排污情况,方便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据介绍,这样的在线监测设施在河北省各园区已经普及。
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园区加强环境管理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按照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了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的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各村各企业都明确了安监环保员,组建了区、镇、村、入区企业污染防治四级网格化监管体系,细化职责分工,将所辖区域分片包干,落实“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原则,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职责职能规范、目标任务具体,实现了 “寸寸土地有人守,件件污染有人管”。
“我们把网格化管理与环保专线、园区管委会和安监环保局值守电话结合起来,做到环境污染防治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园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热点追踪
中资金融机构首单绿色债券上市
吸引近140家投资者认购,主要投资于绿色项目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农业银行等值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近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中资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也是亚洲发行体发行的首单人民币绿色债券。
农行董事长刘士余表示,农行绿色债券成功发行并在伦敦证交所挂牌上市,既是落实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政策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中英金融机构共同合作、为支持绿色产业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实际行动。
伦敦证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睿铎表示,伦敦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日益紧密而牢固。伦敦证交所集团愿与农行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把伦敦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最为活跃的国际市场之一。
绿色债券是一种创新的绿色融资方式,所募资金须用在与环保相关的绿色项目上。农行绿色债券为双币种债券,吸引了来自亚洲和欧洲的近140家投资者超额认购。从投资者结构来看,75%是银行类投资者,25%是基金、私人银行和其他投资者。
募集资金将投放于按国际通行的《绿色债券原则》(GBP)并经有资质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审定的绿色项目,覆盖清洁能源、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
此外,农业银行与伦敦证交所集团还签署了《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加强中英绿色金融合作,并以此次发行首单绿色债券为契机,将在国际市场上发行绿色债券的工作常态化、机制化,持续推广绿色金融理念,扩大金融机构和客户对绿色金融的认可度,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其中包括,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今年以来,央行有关人员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透露了我国有关绿色债券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发布的消息。
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发布的报告中,绿色债券被列入近期绿色金融改革需要优先突破的六大领域之一。业内专家表示,发展绿色债券,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能为银行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
其实,2008年世界银行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支绿色债券,到2012年,发行规模约为50亿美元。截至2014年,全球发行的绿色债券已接近400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债券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和项目业主的青睐。
■绿色金融系列谈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绿色债券为何受青睐?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统计,中国的绿色发展每年将需要投资两万亿元,而2012年,绿色投资仅为1.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金融市场的改革,需要增加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机会,促进中国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
国内绿色债券的市场很大,因此需要一套管理办法。对于绿色债券中的资产用途问题,需要在文件当中有规范性意见,也就是说确保募集资金投资在绿色项目上。未来在发行债券时,要进行信息披露。目前,国内的这部分工作还没有第三方机构参与和开展,未来会培育第三方机构来监督管理。
通过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发行绿色债券的银行和企业资质,以及资金使用效果,这是未来政府和资本市场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上,去年的绿色债券量是前年的3倍,市场快速发展。我们认为,在绿色债券发展初级阶段,即使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社会资本也可能对绿色债券有积极性。
假如我们可以培育出一批绿色投资者,使一些长期投资的基金管理者显示出对绿色资产的特殊兴趣,那我们就可以凝聚绿色投资者的力量,在市场发行绿色债券。
在中国,政府会在绿色债券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但主导未必是政府资金。
以绿色债券来说,如果政府不出面对绿色债券进行分类、制定规则明确什么人发行的债券才能称为绿色债券,债券市场就会非常混乱。因此,政府发挥作用更多是要制定规则,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