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中心 » 技术专题 » 正文

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获突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1-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贞  浏览次数:7236

污水也能变清泉?近日,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中科院环保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了解到这样的新技术。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北京大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我国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新型低能耗一体化MBR工程结构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现状:很多污水处理厂半开半停

在新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及“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是未来我们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而治理水污染,正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据调查,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到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物的污染,江河水系有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每百公里河道就有1000多家工厂,给生态环境带来威胁。可是,大量已建污水处理厂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处于半开半停状态,甚至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不仅加剧了水体环境的恶化,也对环保投资造成了极大浪费。

今年1月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都为强制执行水处理标准提供了法律依据。尤其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和美丽乡村,这对污水处理技术和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技术的更新换代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受到各方瞩目。

新技术:智能化、造价低、应用广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新型无机—有机膜材料制备与新型MBR污水处理工程结构两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与北京大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以三池合一为核心的工程结构技术、以新型无机—有机复合膜为核心的成套装备技术、以高度智能化为特点的远程控制技术等。据此研发的小型污水处理成套设备,未来可以在农村畜禽养殖场、旅游景点、高速公路服务区、海岛等需要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广泛应用。

据北京工业大学市政研究所所长李军教授介绍,我国目前污水处理主要依赖第一、二代技术。第一代污水处理技术是传统活性污泥法,优点是能耗及运行费用较低,但占地大、出水水质差且不稳定,达不到中水回用要求。第二代技术是基于膜法的常规MBR污水处理工艺,已经在我国部分大、中城市开始应用,出水水质稳定且能达到回用水标准,但由于膜材料价格高导致工程投资大。而新研发的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能系统解决前两代污水处理系统的问题。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表示,此项技术与现有污水处理技术相比,具有能耗低、占地小、出水水质优良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可远程控制管理、工程造价低等优点,便于在城镇和农村推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在山东省胶州市,已经完成了第三代污水处理技术的示范工程。

据预测,2015年我国MBR污水处理市场将达到500亿元/年。未来小型污水处理站在全国大规模普及后,该市场规模将达数千亿元。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