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在江苏盐城,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的PPP对接活动,因为“对接”的社会资本方太多而不得不延迟接近3个小时。
“已有10家基金和风投机构和我们联系,从国家级到地方,从省内到省外都有。”盐城市建设局财务处处长赵士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热情超出了预期。”
当天,盐城共推出了20个PPP项目,寻求与社会资本方的对接。除各种基金和风投机构外,央企也为数不少。
新水源地PPP项目
盐城市财政局金融处处长施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本次盐城市推出的20个PPP项目,全部集中在水(含污水处理)、环保、医疗、综合交通枢纽等民生领域,且纳入到当地各级政府的“十三五”规划。
作为典型样本,赵士蛎负责的盐城新水源地项目排在第一,“这是‘十三五’盐城最大最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约65亿元,预计2016年初开工,2018年6月完成,管道总长约222公里,覆盖包括主城区内全市约70%的人口。在PPP项目的设计安排中,拟采取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与社会资本方进行合作,合作期为28年(含3年建设期),成立项目公司,资本金为19.5亿元,其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各出资6亿元、13.5亿元,分别持股30.8%、69.2%。
在制度设计中,政府以水费收入为回报,社会资本投资报酬率为8%,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从项目运营期开始补贴,期限为25年,合作期满后移交政府管理。
水是民生必需,如何确保水价的稳定?施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10%是一个成本红线,当成本高出10%时就会启动补贴,低于10%则维持原有运营模式。根据江苏省安排,成立的省级PPP基金,会对地方重大PPP民生工程进行”援助“。
事实上,这一项目已获得了农发行2.6亿元的资本金,享受国家专项建设债券贴息政策,期限18年,年利率仅为1.2%,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实际出资仅需50%左右。
“根据国家规定,PPP项目中政府出资占比年度财政支出不能超过10%,因此,盐城市的PPP项目启动不是很早,而是将效率排在第一位”,施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哄而起往往会超出财力的安排。”
“接下来,会进行公开招标,社会资本方会带他们的方案过来路演,最后请专家审定。”赵士蛎表示。
央企抢食“地方市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完全统计,除了各种基金和风投机构外,本次前来“对接”PPP项目最多的当属央企。
“这是一次主动的被迫转型”,中国中铁十局集团第十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建设工程”,但可以使用到大集团的各种资源,因此对地方PPP项目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我们想借PPP的机会切入到地方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张磊说,相对欠发达地区因为新型城镇化等方面的加速,市场很广阔。
有10家国家级基金和机构亦来对接,包括了中国农业发展基金、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
对这些“国家队”的到来,前来参会的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人士在对接大会上表示,一方面是地方需求旺盛,本地财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央企业务转型的表现。
此外,有风投机构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投资PPP项目,有政府兜底,是目前增速较快的一个业务,并不仅仅注重上市这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