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17-19日赴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点绿网就近年来APEC会议关于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达成的协议及内容进行盘点。
2007年APEC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发言中提出了中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4项建议,即坚持合作应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导地位、坚持科技创新,并提出扩大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等建议,这些均被纳入会议宣言中,成为亚太地区成员的共同发展目标。会议通过了《悉尼宣言》,主要包括:应该制定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目标,以指导并确立“后京都时代”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规则;需反映各成员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行动能力的差异;推广低排放、零排放的能源与技术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至关重要;APEC将设立减少能源强度和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地区目标,强化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关政策。
2008年APEC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APEC峰会发表了题为《亚太发展的新承诺》的利马宣言。宣言支持开展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和能力建设,鼓励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宣言还承诺致力于采取实际行动,在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公平、有效的2012年后气候变化国际安排。
2009年APEC第1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与会领导人未能就气候变化问题作出具体承诺,只是同意把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期限延后至2010年或更晚。各国迟迟未能达成减排新协议,最大阻碍来自美国。
2010年APEC第1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日本横滨举行。与会领导人依旧未能就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作出具体承诺。
2011年APEC第1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会议通过《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与投资的声明》,同意在2012年为制定一个对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直接和积极贡献的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而开展工作,并强调考虑到各经济体经济状况,在不影响各经济体在世贸组织的立场的情况下,致力于在2015年底前将这些产品的实施税率降至5%或5%以下。这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在环境产品和服务自由化方面的雄心,也兼顾了各经济体存在的差异。
2012年APEC第2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俄罗斯举行。21国部长同意对54种环保商品设置关税上限。这些商品中包括测量设备、风电设备、空气和水质量监测系统等。
2013年APEC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巴厘宣言》指出,由于资源有限,各方同意就提升地区食品、能源和水资源安全合作,旨在应对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有害影响。
2014年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中美两国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明确了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声明明确了中美两国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双方均计划继续努力并随时间而提高力度。